12.9重大事件及歷史意義(3)

一二九演講稿
2012/12/5
⑤.反映的愿望不同:前者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后者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5 概括歸納鴉片戰(zhàn)爭后,面對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中國各種政治力量的思想特點,并分別分析造成這種特點的原因。
⑴.清政府:
面對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協(xié)求和,另一方面頑固守舊,拒絕進行任何改革;
原因:是由滿清貴族頑固的階級立場決定的;其當時的腐朽性也決定了其態(tài)度;
⑵.林則徐、魏源等地主階級先進知識分子:
開始拋棄夜郎自大觀念,開始注目世界,并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以抵御外來侵略;
原因:是由鴉片戰(zhàn)爭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愛國立場決定的;
⑶.洪秀全、洪仁玕等農民階級領袖:
洪秀全引進基督教思想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發(fā)動革命,并力主以絕對平均主義改造社會;其思想轉變與鴉片戰(zhàn)爭后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的影響有關,也是由其小農的地位與立場決定的;
洪仁玕提出改革內政建設國家新方案,主張學習并發(fā)展資本主義,但對西方認識較淺;原因是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傳入影響的結果,也與時代和階級局限性有關。
⑷.地主階級洋務派:
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tǒng)治;
原因是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看到外國先進技術;
6.概括歸納并結合史實簡要說明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特點。
⑴ 清政府對西方列強由對抗走向勾結:《北京條約》簽訂和辛酉政變后,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基礎上,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
⑵ 清政府調整政策:設立總理衙門、開展洋務運動;
⑶ 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侵略加。嚎刂瓶偫硌瞄T、掌握中國海關管理權,向中國傾銷商品、干涉中國內政,使中國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
⑷ 新的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產生:在外商企業(yè)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民族資產階級誕生,無產階級隊伍發(fā)展;
⑸ 救國救民的探索活動仍在繼續(xù):早期維新思想產生;
⑹.教育發(fā)生變化:洋務派興辦新式學堂,組織留學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內容方面,進行一些改革,中國近代教育開始。
7.19世紀60、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侵略加劇的原因是什么?當時中國有哪些因素對西方資本主義侵略有抵制作用?為什么這些因素最終未能抵擋住西方資本主義侵略的加?
⑴ 原因:
① 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② 清政府腐敗,中外反動勢力勾結;
③ 西方資本主義自身的發(fā)展
⑵ 抵制作用的因素: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
⑶ 未能抵擋原因:
① 自然經濟是落后的經濟形態(tài),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面前逐步走向解體;
② 洋務運動不觸動封建制度,只學習西方技術,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③ 民族資本主義規(guī)模小、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資本主義有依賴的一面;
④ 人民的斗爭在當時沒有科學理論指導,不能取得勝利。
8.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在世界范圍內處于何種地位?鴉片戰(zhàn)爭后的30年內,外來因素使中國社會發(fā)生變化的特點是什么?結合史實說明。你怎樣評價中國社會的這種劇烈變化?
⑴.地位:
歐美各國處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主要國家確立,工業(yè)革命在歐美各國擴展;
中國處于封建社會末期,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從社會制度到生產力發(fā)展都處于落后狀態(tài);
⑵.特點: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和加深。
①.政治上:西方列強不斷擴大侵華,中國領土、主權遭破壞;總理衙門設立,清政府中央機構半殖民地化;中外反動勢力勾結,鎮(zhèn)壓中國革命;
②.經濟上: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封建經濟日益解體,日益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起步;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新的經濟、階級因素出現(xiàn);
③.文化上: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fā),西學東漸趨勢日益明顯;文化呈現(xiàn)新舊過渡的特點。
⑶.評價:
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國家和民族的災難,是中國歷史的沉淪;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同時,中國近代化起步,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西學東漸,這是中國歷史的進步,從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看,不能看成是歷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