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樹葉》教案(通用3篇)

綜合文檔
2023/3/29
《貼樹葉》教案(通用3篇)
《貼樹葉》教案 篇1
本節(jié)課是新贛版美術(shù)教材一年級下學期的第十二課。本課的活動要求是利用各種樹葉制作出各種富于想象的畫。在學生活動時都非常活躍,想法都與眾不同,也都能發(fā)揮創(chuàng)意制作出有特點的樹葉拼貼畫來。但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最初的讓學生觀察樹葉時,只是讓學生觀察外形并展示樹葉,如果在這時我再提問:“如果老師要做一只蝴蝶的話,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看看應(yīng)該可以用到哪些樹葉呢?”這樣學生就會從自己收集的樹葉中去找到適合的,幫助我完成。通過學生自主找到,發(fā)現(xiàn),幫助老師完成最好的作品,讓老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使課堂教學更加融洽;在制作貼畫時,還可以多出示些樹葉畫,欣賞不同的表現(xiàn)類型,可以讓學生開拓視野,多收集各種信息,讓自己的作品更加有新意。因為學生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在上課時就有些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看到了樹葉后就自己先做起來,沒有聽老師講課,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解決。
《貼樹葉》教案 篇2
活動設(shè)計背景
因本班幼兒在戶外做游戲時,紛紛拾地上的落葉玩,而且玩得不亦樂乎。為了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特設(shè)計本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秋天的特征。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貼樹葉的方法。
難點:1、怎樣才能把拾樹葉和貼樹葉兩個環(huán)節(jié)恰當?shù)倪B接起來。
2、怎樣讓幼兒對貼樹葉的活動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樹葉若干、畫有樹干的大紙一張、塑料盆 、雙面膠若干。
活動過程
過程一:導入
1、教師出示樹葉以“樹葉寶寶來做客”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產(chǎn)生興趣。
2、教師用擬人的口語告訴幼兒“樹葉寶寶”很孤獨,它想要很多朋友,請幼兒幫“樹葉寶寶”找朋友導入下一個活動。
過程二:拾樹葉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戶外拾樹葉,讓幼兒感受秋天的情景。并引導幼兒知道秋天來了,樹葉變黃,會從樹上掉下來的道理。
過程三:貼樹葉
1、教師出示畫有樹干的大紙,引導幼兒將樹寶寶送回樹媽媽的懷抱。
2、教師示范把樹葉貼到樹干上。
3、教師請幼兒將樹葉貼到大樹干上,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總結(jié):幼兒通過自己的勞動把樹葉寶寶送回了樹媽媽的懷抱,讓樹干變成了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幼兒從中體會了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的樂趣,同時感受了大自然的奧秘。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富有童趣,幼兒很感興趣。在貼樹葉的過程中,幼兒積極地參與,但似乎意猶未盡,下一次如果叫我重新上這堂課,我會把教具準備得更充分,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想象力
《貼樹葉》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學習用各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樹葉拼貼作畫的方法.
2, 用自己掌握的造型,構(gòu)圖等知識和技能,表達對美的感受和追求.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葉子的外型特征
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生動活潑的樹葉拼貼畫
教學準備:
學生:事先采集各種樹葉,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洗凈,晾干,壓平.上課準備好剪刀,白卡紙,雙面膠.
教師:樹葉拼貼作品,吹塑紙教具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啊
生:春天.
師:春天來了,我們周圍有什么不同
生:萬物蘇醒的季節(jié),小動物們都醒來了,小朋友們也換下了厚厚的冬衣,樹上也長出新芽了,嫩嫩的葉子把小樹裝扮得更漂亮了…….
師:春天,樹上的樹葉千姿百態(tài),嫩綠嫩綠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畫,這畫有點特殊,你們看看這是一幅什么畫
生:用葉子做的畫.
師:對,是樹葉做成的,大家仔細觀察,看看當中"畫"了些什么
生:有金魚,小鳥,蘿卜……
師: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把它們想成了各種不同的造型出來,那你們想不想都做一張這樣的畫 今天我們就來嘗試一下樹葉拼貼.
板書:貼樹葉
二,學習新課
1,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樹葉拿出來,并讓學生觀察樹葉,辨認樹葉片的形態(tài),大小.
師:看看你們都收集的哪些樹葉,收集的樹葉都是些什么樣子的
生:我的葉子都是長長的.
生:我收集的葉子很大,是梧桐樹的葉子.
生:我的是柳樹葉,很細長.
……
師:大家都收集了很多不同的葉子,老師這里也有一些,看看你們手上的葉子有沒有和我一樣的
(師把用吹塑紙剪成的樹葉教具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對照)
2,讓同學們大膽想象——這些樹葉象什么
師:看看老師黑板上貼的樹葉,想想能用這些葉子做出什么造型來 可以用你們的樹葉先在白紙上擺一擺.
生動手拼
3,師:現(xiàn)在有誰想上來先擺出來給大家看看的
學生上臺來示范并說明做的什么造型.
生:我用這種長長的葉子作成了火箭.
生:我用四片葉子做成了蝴蝶.
生:我做了小魚.
……
4,師:真不錯,大家想法都很新穎,一個造型通過不同的擺放,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可以像蝴蝶,可以像魚等等,這說明大家都開動了腦筋.那老師現(xiàn)在要大家觀察一下自己帶來的樹葉,看看他們長得什么樣子
生觀察,得出結(jié)果
生:葉子的中間有一條直的線.
師:這線叫葉莖.
生:葉子的正面和反面顏色不同.
師:這是葉的兩個面.
生:我的葉子上還有細細長長的小線.
師:那是葉脈.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葉子的外圍有像鋸齒狀的東西.
……
師:大家說的真好,說明同學們都觀察得非常仔細,認真.今天,我們知道了樹葉是由葉莖,葉面,葉脈等組成的.把這些特征加入到我們的畫中,發(fā)揮想象力,可以使得我們在之后的樹葉貼畫中的制作效果顯得更有創(chuàng)意.現(xiàn)在我們就開始動手做吧.
三,作業(yè)要求:
每人拼貼一張有趣的畫.師巡回指導并把一些學生做的好的有創(chuàng)意的畫展示給大家看.
四,作業(yè)講評:
把學生制作的比較有特點的作業(yè)貼在黑板上,讓同學觀看,評賞,并給畫起一個名字.如三條魚,動物園,蝶兒飛……
五,小結(jié)本課: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以后我們要多觀察收集各種有趣的葉子,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成更有創(chuàng)意的畫,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下課
反思:
本節(jié)課是新贛版美術(shù)教材一年級下學期的第十二課.本課的活動要求是利用各種樹葉制作出各種富于想象的畫.在學生活動時都非;钴S,想法都與眾不同,也都能發(fā)揮創(chuàng)意制作出有特點的樹葉拼貼畫來.但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最初的讓學生觀察樹葉時,只是讓學生觀察外形并展示樹葉,如果在這時我再提問:"如果老師要做一只蝴蝶的話,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看看應(yīng)該可以用到哪些樹葉呢 "這樣學生就會從自己收集的樹葉中去找到適合的,幫助我完成.通過學生自主找到,發(fā)現(xiàn),幫助老師完成最好的作品,讓老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使課堂教學更加融洽;在制作貼畫時,還可以多出示些樹葉畫,欣賞不同的表現(xiàn)類型,可以讓學生開拓視野,多收集各種信息,讓自己的作品更加有新意.因為學生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在上課時就有些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看到了樹葉后就自己先做起來,沒有聽老師講課,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解決.
聽課后記: 高欣老師本周三執(zhí)教的是贛美版一下《貼樹葉》一課.該課內(nèi)容屬于手工制作,主要教學目標是圍繞如何巧妙利用各種不同形狀,色彩,大小的樹葉來進行簡單造型.這種課型動手空間大,學生非常喜歡.
導入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季節(jié)變化入手,說出春天的特征,從而引入到對樹葉的觀察上.學生在對樹葉進行觀察時,老師讓學生從樹葉的外形來分辨其特征,并逐一出示在黑板上.然后教師用一幅范畫引入新授部分.范畫的出示給學生帶來驚喜,教師此時應(yīng)抓住契機將樹葉拼貼畫的要領(lǐng)傳授給學生,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范例來講授,真正讓范畫資源發(fā)揮它的功效.另外,教師的范畫的內(nèi)容還要進一步推敲,建議所出示的造型要能體現(xiàn)樹葉的不同形狀,不同色彩以及不同質(zhì)感,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拓展提供線索.
整堂課中,學生與教師的課前準備比較齊備,興趣也很濃,教師的教態(tài)也很親切,但是學習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準確,應(yīng)根據(jù)對象的外形特征選擇合適的樹葉進行拼貼.學生在作業(yè)時,選擇樹葉時比較盲目,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對形的把握能力不足,教師就更要進行細致的指導.其次,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范畫的實效性不強,如果能加強,就可以有效突破重難點.再次,低年級的學生課堂常規(guī)是教師訓練的重中之重,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如果在低年級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高年級時就會影響他們的各項發(fā)展.最后,希望高老師能通讀全套美術(shù)教材,準確把握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目標,深入挖掘教材的內(nèi)涵,體會編者的意圖,使自己的業(yè)務(wù)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