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4.14地震全國哀悼日作文:向逝者致哀 向生者致敬

事跡材料
2010/11/1
這是一個悲傷的時刻。悲傷像雪一樣飄灑在那片高原上:截至4月20日下午17時,青海玉樹“4·14”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難,失蹤175人,受傷12135人,其中重傷1434人。
這是一個悲愴而肅穆的日子:國務院4月20日決定,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lǐng)館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驮诮裉,玉樹地震遇難者“頭七”之日。全國舉哀,山河失色。在一片沉重的灰黑之中,這是無須隱忍的哀痛,更是不必壓抑的哭泣。那于災難中幸存下來的兄弟姐妹,雖然我們可能聽不懂你的語言,但能讀懂你的悲傷;那于災難之中驟然遠去的靈魂,哪怕我們曾經(jīng)緣慳一面,但在此刻,你地下有知,在天有靈,依然與我們同在。所有國人,此時此刻,當有一慟!“5·12”到“4·14”,從汶川到玉樹。這是第二次,我們以全國哀悼的形式,使黎民百范文網(wǎng)[/fanwen/]姓可以配享國哀,使國旗可以為死難平民而降。一些更大的災難,總在讓我們于不能直面處直面,于不能承擔處承擔。但是因為我們可以歌哭,可以志哀,因為所有以生命名義的低首,必然寓示對生命本身的敬畏,所以我們更能從苦難中汲取堅強的力量。 如果說災難只能是生者的敘事,我們更需要有一種舉國同悲的表達;如果說死難者以死難的方式來賜福生者,那么幸存者必應以哀悼的方式領(lǐng)受祝福!‘攪一蛘文苋谌氲綄ι母兄,國家哀悼也就洋溢了圣潔的人性之光。在發(fā)生重大災難造成重大傷亡后,為死難者降半旗志哀,既是《國旗法》之莊重規(guī)定,更是國際通行規(guī)則。國家因為擁有她的人民而強大,國旗因為對生命的護佑而鮮艷。人類社會的歷史上,從來不是先有國家才有人民。而是人民締造了國家,書寫了歷史。國旗之神圣,正是因為它從來不是無情之物。
代表國家形象的國旗面向死難者的低首,正是一種對人民及其生命尊嚴的必要的國家態(tài)度。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