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枕上歷史背景_絕美宋詞之虞美人枕上賞析

詩詞天地
2022-6-16 09:11:15 文/裴成
創(chuàng)作背景:
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結(jié)婚,第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旅途中,毛澤東深深思念妻子。此時的毛澤東情意纏綿,不能自已,于是隨手寫下了這首《虞美人·枕上》。毛澤東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lǐng)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導(dǎo)人,詩人,書法家。
虞美人·枕上注釋: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我躺在枕上徹夜難眠,成堆的愁苦洶涌襲來,像是什么形狀呢?猶如江河大海里翻騰起的巨波大浪一樣。黑夜漫長,天色難明,我無奈,只好起床披衣坐望天空,數(shù)算點點的寒星。虞美人:詞牌名,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枕上:取首句中二字為題,寫新婚初別枕上的離愁別緒與相思之苦。堆:堆積,層層堆壓。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盡管天亮?xí)r我的萬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燼,腦海中只留下離別的情人的身影。抬頭望見一鉤殘月淡出了西邊的天空,面對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拋灑下一行行淚珠!曉:天亮。來:語助詞,無實義。百念都灰盡:即萬念俱灰,一切想法都化作了灰燼,極言失望。離人:指作者的妻子楊開慧。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jié)婚。一鉤殘月:拂曉時形狀如鉤的月亮。流:沉落。無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毛澤東的主要作品有:
卜算子·詠梅、沁(qìn)園春·長沙、七律·長征、沁(qìn)園春·雪、采桑子·重陽、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七絕·劉蕡、賀新郎·讀史、七律·冬云、浪淘沙·北戴河、清平樂·六盤山、七絕·改西鄉(xiāng)隆盛詩贈父親、憶秦娥·婁山關(guān)、清平樂·會昌、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西江月·井岡山、賀新郎·別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七律·憶重慶談判、五律·張冠道中、五言詩·井、七絕·五云山、七絕·莫干山、七絕·詠蛙、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七絕·觀潮、念奴嬌·昆侖、念奴嬌·井岡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