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演講比賽演講稿

比賽演講稿
2013/9/12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dǎo)、評委、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王璋玲,來自昌江區(qū)人民法院,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崇高的美德,博愛的情懷》。
讀書,一個看似平淡卻又讓人心動的詞語。在今天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社會,我們讀書的時間似乎越來越少,那些挑燈苦讀的日子變得陌生而遙遠。當我再一次捧起書柜上那本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時,竟感覺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動。這股暖流來自哪里?我這樣問自己。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仿佛在跟隨大師的腳步,走進心靈的圣殿,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真誠和虛偽、簡單和復(fù)雜、善良與丑惡,那清晰而又模糊的界線。記得第一次讀完這本書,大師的那句“完美無瑕的人性,就是關(guān)心他人勝過關(guān)心自己,就是公正無私和慈善博愛的情懷”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什么是“完美無瑕的人性”?我能做到嗎?平凡的我,總覺得“完美無瑕”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于是,我四處尋找,從尚秀云身上、從宋魚水身上,更從今天的陳燕萍身上!我期待在英雄、模范、典型身上找到答案,期待在他們轟轟烈烈的事跡中體會“完美無瑕的人性”的力量。
可是,當我試圖從陳燕萍身上尋找轟轟烈烈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平凡的點點滴滴——
給到庭訴訟的老人端茶送飯;資助貧困的學(xué)生上學(xué);走在田間地頭為百姓講解法律知識;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為當事人送達裁判文書;到企業(yè)、鄉(xiāng)村、船頭給當事人做調(diào)解工作;耐心接受群眾的法律咨詢等等等等,沒有一件是驚天動地的,沒有一件是轟轟烈烈的,有的只是平凡,只是瑣碎。
可是,當這一幅幅平凡的畫面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的時候,我(轉(zhuǎn)載自第一范文網(wǎng)http://www.網(wǎng)址未加載,請保留此標記。)的內(nèi)心像一面平靜的湖水被激起了波瀾,是什么樣的力量,讓她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是什么樣的精神,讓她急人民群眾之所急?是情,是愛,是她身上具備的崇高的美德與博愛的情懷,才使她把平凡的工作做得那么充滿人情味,就如她自己所說:“贍養(yǎng)案件還會有親情,離婚案件還會有舊情,鄰里糾紛還會有鄉(xiāng)情,欠款糾紛還會有友情,交通事故還會有同情。只要喚起當事人的人間真情,恩恩怨怨都可能煙消云散。”在她平和的笑容和黑色的法袍后面,我看到了那一股蘊藏著的力量和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