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代服飾:泱泱漢服

服裝設(shè)計(jì)
2010-11-07 16:51:19 文/俞梓軒
冕服590){this.width=590;}" border=0>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shí)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后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冕旒依數(shù)量及質(zhì)料的不同,是區(qū)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biāo)志。漢代規(guī)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cè),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fā)髻拴結(jié)。并在笄的兩側(cè)系上絲帶,在頜下系結(jié)。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nèi),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后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guī)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于周代,歷經(jīng)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xù)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通天冠590){this.width=590;}" border=0>
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絳紗袍以織成云龍紅金條紗為之。絳紗裙,白羅方心曲領(lǐng),白襪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會(huì)、大冊(cè)命則服之。上圖為戴通天冠、穿絳紗袍、佩方心曲領(lǐng)的皇帝(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
宋代服飾590){this.width=590;}" border=0>
宋朝皇帝服飾,有裘冕、袞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閱服等。此外,隋唐時(shí)期的幞頭,發(fā)展到宋代,已成為男子的主要首服。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隆重朝會(huì)需服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幞頭幞頭的形制,也和前代有明顯的不同。從圖像反映看,作官宦形象多用直腳,仆從、公差或身份低下的樂人,多用交腳或局(曲)腳。衫袍,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皂文靴,大宴服之。上圖為戴直腳幞頭、穿衫袍的皇帝(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
明代皇帝常服590){this.width=590;}" border=0>
烏紗折上巾,是皇帝穿常服所戴,其樣式與烏紗帽基本相同,惟獨(dú)左右二角折之向上,豎于紗帽之后。這種冠帽的形制,在南薰殿舊藏的歷代帝王像中,描繪得非常細(xì)致。上圖為北京定陵出土皇帝戴的金冠(折上巾),也是這種樣式。折上巾是皇帝配盤領(lǐng)、窄袖常服袍所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