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事業(yè)

北京商周設(shè)計畫室
2020-10-17 09:19:18 文/許天佑 圖/孫婉琳
日本“3·11”地震中,福島老人大江五郎痛失愛犬Aya,緊急逃難時,它被割舍了。此后,老人愧疚不已,兩度冒險返尋,未果。8個月后,災(zāi)民還鄉(xiāng),老人遠(yuǎn)遠(yuǎn)地看到自家的報廢車旁,有個影子靜靜趴著,是Aya!雖瘦弱不堪,無力跑向主人,但它活著!它一直守著家的殘骸。老人驚呆了。
東京澀谷車站,有座犬的銅像。1924年,一條叫八公的犬隨主遷來東京,每個晨昏,它都在這座車站迎送主人。某天,主人未歸,他上班時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了。此后9年,該犬每天準(zhǔn)時蹲候于此,風(fēng)雨無阻,直至終老。1987年,誕生了一部著名電影——《義犬八公的故事》。
這些偉大舉止,其實只是一條狗的平靜事業(yè)。
狗的特質(zhì)在于,它需要家。一條狗,天生即有歸屬,它直奔人而來,它是來投親的。它以兒童身份,闖入人的親情體系,成為一名四條腿的家庭成員,成為一個沒有血緣的孩子。狗黏人,如皮筋,其一輩子的嬉戲跳躍,皆以主人膝蓋為圓心,以主人喚聲為半徑。人類從狗身上獲得的,正是父母在兒童身上獲得的。
幼兒會長大,會叛逆,會用復(fù)雜覆蓋簡單、以深刻替換純真,狗不,它是永遠(yuǎn)的蒙童。其心智穩(wěn)定,不求深奧、不改伊始,你見過一條狗用智力欺負(fù)另一條狗嗎?即便沖突,也僅在體力上進(jìn)行,這正是兒童特征。人不僅做家長,更是狗之偶像、狗之宗教。一個人,無論社會角色多卑微,在膝下狗眼里,都是偉岸的,是神明,是唯一和全部。狗之仰,會讓一個乞丐成為富翁,讓一個流浪漢成為國王。
此等崇拜,不單是骨頭的賄賂,更與狗的基因和秉性有關(guān)。執(zhí)著、依戀、忠誠,耳鬢廝磨、情大于智,狗身上最迷人的東西。亦是兒童的品質(zhì)。
每條狗,都有一雙手撫摸它的頭。它用搖尾和皮毛的溫情來回報。唐人潘圖有詩,形容了落魄之人的還鄉(xiāng):“歸來無所利,骨肉亦不喜。黃犬卻有情,當(dāng)門臥搖尾!
有幅照片,拍的是紐約街頭一個男人和一條狗:理查森,男,1984年起連續(xù)投資失敗,2007年破產(chǎn),妻子離棄,親朋遠(yuǎn)之,唯有一條叫Jooy的狗寸步不離,陪之街頭流浪。從Jooy恬靜的睡姿中,可見它對主人的信任和對現(xiàn)狀的滿足。這樣的忠誠度,大概唯影子可比。
精神上,或許每個人都需要一條狗,以彌補(bǔ)同類之間缺失或斷裂的那種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