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訊 | 外交學院教師完成《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課題書稿

外交學院
2021-9-17 08:18:53 文/林雨寧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項目號:16KDB016))系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由外交學院基礎教學部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教師承擔,共有8位課題組成員參與項目書稿的寫作。項目于2016年9月正式啟動,歷時5年,期間歷經(jīng)經(jīng)典著作資料收集整理、閱讀研究、專業(yè)咨詢、課題中期檢查、進度調(diào)整、全面推進等環(huán)節(jié),目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書稿寫作任務全部完成,形成近19萬字研究成果。
馬克思主義外交思想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同時也是研究相對薄弱的領域!罢撏饨弧蔽母宸稚舷聝善,分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外交思想進行總結。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上篇集中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外交理論,主要內(nèi)容涉及: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產(chǎn)生的時代基礎、思想基礎、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并從歷史唯物主義外交觀概括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總結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基本特征、闡明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則;而列寧外交思想是從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則出發(fā),結合蘇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通過制定適合本國的對外交往政策,形成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理論,列寧外交思想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原則性,也體現(xiàn)了其自身的時代性和特殊性,對后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外交理論與實踐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下篇集中闡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外交思想實踐。其中包括:從國家視角論述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外交、戰(zhàn)爭、民族問題、國際貿(mào)易、工人運動的基本主張;關于列寧外交思想實踐部分,既包括國家外交的具體活動,也包括政黨外交的總體情況,充分展現(xiàn)列寧思想外交實踐的突出特點,即兼具斗爭的原則性與策略的靈活性。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課題為構建馬克思主義外交理論體系進行了一次積極的嘗試,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空白,其中,對一些外交文獻的挖掘,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研究范疇與領域,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依托該課題,在項目研究期間有3位課題組成員在公開雜志上發(fā)表了4篇學術論文,為課題結項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前期條件。另外,還有多篇項目研究成果已收入《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一書,該書目前正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審核修稿,擬于年內(nèi)出版。下一步,課題組將按照相關程序,進入項目結項階段。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項目寫作的完成,只是我們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外交思想的起點。我們將繼續(xù)努力,深化科研,為馬克思主義外交思想體系的構建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研究做出應有的貢獻。
該項目同時也作為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點工作內(nèi)容,《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外交》書稿寫作的完成,將有助于主題教育工作的階段性總結及推進。
供稿:外交學院基礎教學部
外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