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花開丨清華美院宜興美育實踐活動在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啟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21-7-22 13:13:03 文/易瑾軒 圖/韓炫明
庭院深深,綠樹蔭濃,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宜興美育實踐活動在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正式啟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花開”美育實踐支隊來到蔣南翔老校長的母校——高塍實驗小學。蔣南翔曾任清華大學校長,他給清華大學留下了“雙肩挑”的學工傳統,以及“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議。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信息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藝術史論系的7名學生,為高塍實驗小學二年紀至五年級的小學生開設了四門美育體驗課,希望通過感知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模仿力四個維度的訓練,引導孩子們感知美,發(fā)現自然,熱愛生活;顒舆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馬文甲擔任指導。
詩歌創(chuàng)作課:學生們到操場,到學校特色的智慧小農場,在窗邊、在樓道,實地探索,全感官調動,嘗試以微觀和生活化的視角去發(fā)現、記錄身邊的人、事、物!耙惶ь^,我看見雪白的云朵,隨著風,在瓦藍的天空中飄。就像一個棉花糖,飄到了我的嘴巴里。”“天上一條線,分開兩條邊,一面白云飄,一面桃花香!薄肮、麥子成熟了,大家在金黃的草地上玩捉迷藏。這時如果穿上金色的衣服,大家一定找不到我!睂W生在詩歌中感受到美、自然、找到自我,輸出鮮活的生命體驗。
把手框成一個取景器捕捉美
塑造感知課:利用生動的故事以及帶領學生回憶生活中各種細微的感受,通過展示各種幾何形帶給人的不同主觀感受,帶領學生不斷地進行實物想象和抽象通感。材料選用宜興當地紫砂泥,在創(chuàng)作中把握觸感、硬度、溫度、塑性。
授課人馮逸在引導同學們認識“情緒的形狀”
學生作品:《孤島上的人》
學生作品:《你真棒》
情景設計課:通過五行元素大冒險的情境設計,讓學生體驗交互小游戲的設計全程,包括角色設置、故事演繹、場景互動方式,感受設計有目標的美。
同學們在小組討論中
視覺體驗課: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在此基礎上聯想和發(fā)散進行同構置換。將藝術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擴散、加深他們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學生作品:《橋》
課堂上處處皆是美,卻又呈現出不同樣態(tài)的美。美妙的課堂給學生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美麗定格,永留學生心間。課程期間,支隊還安排了為蔣南翔校長畫像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現場素描創(chuàng)作的方式,讓同學們一方面學習繪畫技法,感受素描魅力,同時飲水思源,追憶蔣南翔老校長。
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校長周榮表示,教育本同根,成才先成人,小學與大學,可共同攜手,厚植家國情懷。美育就是通過美的情感、美的言辭、美的理性、美的氣度、美的結構,揭示新思想、新學科的科學性、真理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啟迪。學校向清華美院學子們頒發(fā)了美育實踐校外輔導員證書。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18級雕塑系團支書、宜興美育實踐活動支隊隊長吳瑋政分享了支教感受,“正如我們的隊名‘等花開’一樣,希望通過這次課程,讓同學們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去發(fā)現大自然中的美,發(fā)現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團委副書記朱瀅說,“如何建立大學生美育支教的長效機制,如何挖掘本土力量,更好推動美育建設,助力鄉(xiāng)村振興,這會是我們一直追尋的問題,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在美育課程中找到自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
美育是“美感教育”,是生活的對應,是個性的思考,是角度的發(fā)掘,是視野的開拓;美育也是一扇窗,為學生提供一個情緒輸出的窗口,以塑造更加健康的心理世界。新時代,新征程,呼喚全面發(fā)展的棟梁之才,呼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清華美院的美育種子將播進孩子們的心里,一朵朵絢爛的尚美之花,終將綻放于滆南大地!
資料來源| 摘編自學習強國無錫學習平臺編輯部
江蘇教育頻道
視頻提供| “等花開”美育實踐支隊
圖文編輯 | 羅雪輝 馮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