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剪紙欣賞:艾虎和大觀園

中國剪紙
2010-10-29 18:35:49 文/施天瑞
清末 山東蓬萊 縱16.5厘米 橫14.5厘米
在宋代,艾虎原是在端午節(jié)用艾蒜繒楮等材料制作的張?zhí)鞄煹淖T,大的掛在門上,小的簪戴于頭發(fā)。那時也有省略天師的形象,單以艾虎代替天師祛邪除毒之神話職能的。明清兩代山東地方志中所記的端午民俗,不乏"人戴艾虎"、"婦女裝艾虎"、"童佩艾人艾虎"以及"書門符、懸艾虎"之句。蓬萊民間保存的彩紙剪的艾虎,系于端午節(jié)貼在門上之用。虎形都位于艾葉上面,虎頭都作仰視之姿態(tài),虎爪都夸張其鋒利,似是傳統(tǒng)的程式 。
清末 山東蓬萊 縱41厘米 橫48厘米
是一套分八長條剪成的大窗花。亭臺院落,長廊小橋等建筑物,分布在修竹垂柳,芭蕉梧桐,水池丘陵假山之間。標(biāo)有瀟湘館,櫳 翠庵,稻香村,沁芳亭,怡紅院等名稱,概括地表現(xiàn) 了《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全景。園內(nèi)出現(xiàn)人物十一,或坐于桌旁,或憑倚石幾,或啟戶欲入,或漫步亭外,或欣賞蓮荷,或垂釣池邊,或?qū)υ捲褐,則是眾多角色的一部分。圖中景物人物虛實對比鮮明,可謂繁而不亂。
進入中國剪紙藝術(shù)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