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祺教育】植樹節(jié),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銅陵紅旗教育
2021-3-17 14:02:33 文/沈雅雯 圖/黃詩琪
今天是2021年3月12日,植樹節(jié)。
萬物生長時,清潔而明凈
植樹這項活動,在我國歷史上可以追溯頗遠。
據(jù)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開創(chuàng)了種樹這一傳統(tǒng)。
當時的人們?yōu)榱苏闪烤嚯x,每經(jīng)過一華里就會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測距標記。
然而土臺畢竟是土,無法穩(wěn)固,遇到大雨天氣,土堆經(jīng)水沖刷便不再成樣子,這于國家和勞役都是一種負擔。
韋孝寬見此情況,便下令州內(nèi)所有的土臺皆種上槐樹。
圖片來源:IC photo
這樣“既免修復,行旅又得庇陰”。不久后這種好方法被推廣到西魏全境,“當令天下同之”。
西魏的這次“綠化道路運動”是史上第一次國家主持的“植樹”運動。
清明插柳
在民間,“清明插柳”的習俗就更加久遠了。
我國自古便有在清明節(jié)前后種樹的傳統(tǒng)。古書《歲時百問》中有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習俗,一方面由于清明前后黃河流域陽光明媚、春雨飛灑,這本就是樹苗生長發(fā)育的必備條件。
另一方面則由于“取柳著戶上,百鬼不入家”的傳統(tǒng)觀念,人們紛紛在門前插柳辟邪。
而更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通過種樹的形式撫慰心中對逝者的思念。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北闶枪湃艘詷浼耐邪嫉妮^好佐證。
項脊軒志配圖
1893年,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提出“急興農(nóng)學,講求樹畜”,以強國家。1915年,孫中山又向當時的北洋政府提議,以每年的清明節(jié)為“植樹節(jié)”,向社會大眾提倡植樹造林。同年,北洋政府便通過了孫中山這一提議,規(guī)定清明節(jié)為中國的植樹節(jié)。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于北京逝世。
為了紀念他,“植樹節(jié)”便被定在了這天。
1947年湖南長沙各界植樹節(jié)合影。圖片來源:最愛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舊的植樹節(jié)”一去不復返,“新的植樹節(jié)”應運而生。
1956年,在“綠化祖國”“實現(xiàn)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下,歷時12年的綠化運動開展了。
1979年2月23日,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jié),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huán)境,造福子孫后代。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quán)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
1984年9月2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9條規(guī)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組織全民義務植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我國發(fā)行的植樹節(jié)紀念幣。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麻煩幫地球插上個“呼吸閥”
一棵樹到底有多大價值?
印度加爾各答農(nóng)業(yè)大學德斯教授曾經(jīng)對一棵樹的生態(tài)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累計產(chǎn)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吸收有害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涵養(yǎng)水源價值37,500美元;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chǎn)生蛋白質(zhì)價值2,500美元,
總計創(chuàng)值約196,000美元 。
一棵樹有如此大的價值,而綠色地球也需要樹的出力。
圖片來源:IC photo
應對氣候變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而“樹”恰好天生就具備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國家林業(yè)局原局長,現(xiàn)全國政協(xié)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認為,減緩氣候變化,應充分發(fā)揮森林的固碳功能。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吸碳器?茖W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量,平均能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同時,森林也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據(jù)統(tǒng)計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半以上的碳,都儲存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以說,造林就是固碳,綠化等同于減排,植樹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有效手段。
全球正在變暖,且在加速變暖:
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中有明確數(shù)值依據(jù)
1880~2012年間,全球氣溫上升0.85℃。而氣溫每上升1℃,糧食產(chǎn)量就下降約5%。1981~2002年間,由于氣候變暖,全球玉米、小麥和其他主要作物的產(chǎn)量均每年大幅下降4000萬噸。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升溫,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1901~2010年,由于變暖和海冰融化,全球海洋面積擴大,海平面平均上升19厘米。自1979年以后,北極的海冰面積以每十年107萬平方千米的速度縮小。
長此以往,企鵝和北極熊將無冰可生存:
圖片來源:百科知識(2017年14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么來保護環(huán)境呢?我們可以:
在出行上改變一點點,步行、騎車或者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出行。在家居上改變一點點,把白熾燈和熒光燈換成LED燈泡。......
《全國人大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美化家園,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nóng)田、調(diào)節(jié)氣候、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
美麗的中國,正向我們走來~
整理自光明網(wǎng),旨在分享,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