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海清一句話戳痛無數(shù)人:孩子,我為什么一定要讓你讀書?

合肥尚學堂教育
2020-3-25 17:11:20 文/余宇昊 圖/賈曉紅
最近,黃磊與海清主演《小歡喜》已經(jīng)大結局了。
其中,海清飾演的媽媽與不好好讀書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戳痛了很多人。
媽媽苦口婆心:“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場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打贏了,你一生受益,打不贏終生遺憾!
兒子卻反駁:“哪有這么邪乎,我的人生才開始,怎么就成終生遺憾了。”
媽媽頓時有些著急:“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和關系,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你躍過去會改變一生!”
可兒子卻依舊質(zhì)疑:“媽你覺得是學歷重要,還是真本事重要?”
面對固執(zhí)的兒子,媽媽的語氣中多了有了幾分哀求:
“真本事重要,但你先拿真本事,給媽媽對付一個學歷。你先考上個大學,算給媽吃個定心丸好不好!
可能大多數(shù)孩子上到初中以后,都會產(chǎn)生一種叛逆心理。
在談到好好讀書時,總是反駁:你自己讀書不好,為什么要我讀書好?又不是讀書好才有出路……
是啊,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愫煤脤W習呢?
因為吃不了讀書的苦
就要吃生活的苦
孩子,一個連讀書的苦都吃不下的人,又如何咽下生活的委屈?
香港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zhàn)》,曾經(jīng)引發(fā)過一場關于讀書的大討論。參加節(jié)目的富豪田北辰,是哈佛大學碩士,身價百億。
他之前的口頭禪是,“只要你有斗志,哪怕是弱者,都可以變成強者!
在節(jié)目中,他身份互換成時薪只有25港幣,住“籠屋”的環(huán)衛(wèi)工。
每天坐不起只有13元的公交車,只能步行去上班。辛苦一天工作17個小時,卻舍不得在便利店買一點東西。
他說,因為只要體驗兩天,所以他才有斗志堅持下去,但是如果一個月、半年、甚至一輩子都是干這種活,那真是太絕望了。
錄完節(jié)目后,他推翻之前的言論,感慨說:
“這個社會,正在嚴厲地懲罰那些讀不成書的人!
年少時,很多人總以為不讀書就可以專心奮斗,但實際上光是求一份溫飽就能耗盡一個人所有的力氣,哪還有時間提升自己。
十年寒窗苦讀,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的確枯燥無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學習輕松多了。
怕吃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
因為你以為放棄的是讀書
其實放棄的是人生
有句話說得好:“學歷就像一張車票,它決定了你坐什么樣的交通工具!
我在學校的就業(yè)中心做過助理,參與過很多大型招聘會。很多人不知道,招聘行業(yè)有一個有一個扎心的“潛規(guī)則”:
一些知名企業(yè)在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大學生的簡歷放在一邊,再把非985大學生的簡歷放另一邊。
招聘會結束,他們只會帶走985學生的簡歷,而剩下那部分簡歷的命運是,被清潔工掃到垃圾桶里。
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diào)查顯示,84%的高管擁有高學歷,48%出身于985名校。
沒學歷的人不配說學歷沒用,說學歷沒用的,是自己沒用。
蔣多多
2006年河南考生蔣多多高考主動交了白卷,在高考后她曾試圖出門打工,但學歷不高,加上沒什么專業(yè)技能,找工作的路異常艱辛,發(fā)出“壓力特別大,老覺得對不起父母,好幾次連死的念頭都有了”的感慨。
后來幾經(jīng)周折,蔣多多進入了一家技校就讀;貞浉呖迹奶寡浴艾F(xiàn)在我覺得有點可笑。”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陳圣章的經(jīng)歷卻更加曲折,高考后他做過藥品推銷、保險公司業(yè)務員、公益活動策劃、夜總會營銷員等工作,每樣工作都做不長久,頻繁跳槽。
2008年白卷的吉劍曾是個數(shù)學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輾轉各地打工。
做過餐館雜工、當過建筑小工,貼過考研海報,給文化傳播公司寫過軟文;生活上,他睡過公園邊的長凳,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
回想起最初幾年的打工生活,吉劍泣不成聲,認為自己毫無尊嚴,“像狗一樣活著”。
原來以為放棄的只是讀書這條路,后來才知道放棄的其實是人世間億萬種可能。
因為不要讓今天偷得懶
造成終身的貧窮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人們開始大談“讀書無用論”。
有人說:“北大畢業(yè)有什么用,還不是要出去賣豬肉?”
可是他們只說了一部分事實,另一部分真相是,那個賣豬肉的大學畢業(yè)生陳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了幾百家連鎖店,身價過億。
同樣是賣豬肉,讀過書的人卻知道怎么把一個普通的事情做的不普通,把一個日常的事情做的如此賺錢。
沒有錢,會是痛苦的來源。
《我不是藥神》,主演程勇因為沒錢,他交不起房租;因為沒錢,他的妻子帶著孩子跑了;因為沒錢,父親重病臥床不得醫(yī)。
現(xiàn)實的殘酷,比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
只有經(jīng)歷過才明白,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語文課上認的那些字,除了能讓你給心愛的人寫情書,將來還能學碩士女在4S店替自己維權。
數(shù)學課上那些公式,買菜時候或許根本用不到,但是能讓你在買基金,做投資的時候快速分析哪個更賺錢。
英語課上那些句子除了讓你能不看字幕的追美劇,還能讓你大方的和外國友人交流。
地理課上學到的常識,讓你知道哪個季節(jié)去哪里旅游風景會更好。
美術課上學的審美,讓你知道穿衣服紫配黃會很丑,粉配金是大忌……
我不敢說你現(xiàn)在學的所有知識都有用,但相當大的一部分,會讓你受益終生。
到最后你可能忘了“學習”這個詞是語文還是英語老師教的,但你會無數(shù)次用到它,甚至離不開它。
越是站在塔尖的人越明白,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在風險驟增的今天,不學習真的什么路都走不遠。
因為讀書的意義
在于收獲更好的自己
經(jīng)濟學中有個“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你只有通過學習讓自己變強,才能在面對生活的刁難時,手握利劍,披荊斬棘。
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宛如綜藝節(jié)目的一股清流,讓更多人領略到了中華詩詞之美。
董卿在詩詞大會中,氣質(zhì)如蘭,一顰一笑,一詞一句都詮釋著“美人”。
我們都知道,再精致的花瓶也有碎掉的一天,再嬌好的容顏也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讀過的書、寫過的字,走過的路,會逐漸積累在你的氣質(zhì)里,變成你永久的財富。
希望我們看天邊飛鳥能記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希望我們看荷花能說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希望我們說的情話可以是“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既能讀萬卷書又能行萬里路,是最美好的生活。
當無法行萬里路的時候,讀書便是最劃算的旅程。
不去讀書,走得再遠也只是郵差。
讀書是最容易的挑戰(zhàn)
《增廣賢文》中所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每年畢業(yè)季都會有新聞爆出大批大學生被退學或者拿不到學位證,緊接著的是他們的父母下跪祈求:
“老師,孩子以前很優(yōu)秀的,從小都是第一名……”
“老師,孩子就是我們家的希望!”
“我自己在家里吃剩的菜葉在供他讀書,求你們給他一次機會吧!”
總有人拿韓寒舉例,不上大學也能闖出自己的天地。
可韓寒坦言:“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zhàn)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何況是被退學。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資,是最容易的挑戰(zhàn),是提升自己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我覺得有句廣告詞說得很好:
你認為你可以接受平庸,是因為你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
你愿意接受黑暗,是因為你不曾見過太陽。
所以你一定要努力一下,去過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