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濟醫(yī)最美家庭,分享溫暖故事(第二期)

濟寧醫(yī)學院
2021-10-09 14:17:44 文/邵菲 圖/池雨婷
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進濟醫(yī)“最美家庭”,分享他們的溫暖故事……
01
言傳身教家和睦
奉獻社會濟世長
李如科家庭
李如科,男,中共黨員,1989年7月分配到學校工作至今,歷任財務處副處長、機關第二黨總支書記、審計處處長,他家庭幸福美滿,夫妻和睦,孩子優(yōu)秀,所有這一切都得益于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
一、信念堅定,愛國守法
李如科一家人始終堅信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國就沒有家,家庭成員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他和妻子1996年同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時刻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李如科從事會計工作32年,工作中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廉潔自律,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及學校規(guī)章制度,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歷任審計及兩次省委巡視過程中,財務均未有**項目,受到組織的認可和同事一致好評,在年度黨員考核中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二、樂于助人,奉獻社會
家庭成員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重信用、守承諾。積極參加鄰里互助、扶貧濟困、生態(tài)環(huán)保等活動,在汶川地震、南方雪災、抗洪救災中積極捐款捐物,自愿參加濟寧市組織的義務植樹活動。他愛人從事護理工作,堅守職業(yè)道德,認真負責,熱情服務,經(jīng)常得到患者的表揚,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護士。業(yè)余時間,他愛人發(fā)揮自身特長,為鄰居提供醫(yī)學健康知識咨詢,送藥上門、服務熱情,深得鄰居好評。
三、家庭和睦,孝敬老人
多年來,他們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父輩四位老人都患有老年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李如科夫婦為老人們看病買藥三十多年,從未間斷,也從未攀比過其他兄弟姐妹。82歲的岳母摔傷骨折兩次,他們接到家中,親自照顧,為了讓老人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李如科每天下班以后匆匆趕回家變著花樣為老人做飯,老人逢人就夸,說是上輩子修來的福!
2016年2月,岳父80歲大壽,孩子李晨工作調休后專程回來參加姥爺慶;顒,大家庭20多人齊聚一堂,兩位老人非常高興、滿意,度過了幸福的一天。
四、言傳身教,以德育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工作中,李如科不滿足于現(xiàn)狀,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基礎上,于2004年、2005年考取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資格,為孩子在漫長的學習生活中樹立了榜樣,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了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他注重子女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孩子上學期間,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獎狀榮譽證書數(shù)不勝數(shù),在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本科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推免順利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是清華大學(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的優(yōu)秀博士生。李如科的老父親喜聞孫女考上清華大學博士,提筆感言:
天作紙來地作硯,
七寸朱筆寫詩篇。
用盡五湖四海水,
爺爺心情難書完。
2021年3月,岳母骨折基本痊愈后,外孫女抽空回來看望姥姥,全家人陪老人去北湖灣散心。
家風看似無形,卻是一個家庭的精神紐帶,刻苦學習、努力奮斗、文明進步、尊老愛幼、廉潔自律、多做貢獻是他們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的大家庭中共有8人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員,4人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3人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1人獲得博士后。李如科的女兒今年博士畢業(yè),她求職時的自我評價這樣寫到:
少讀詩書從漢唐,
后慕扁鵲入丁香。
湘雅協(xié)和十年轉,
志竭愚鈍始入行。
導師懇懇科研緊,
主任切切臨床忙。
才疏未敢名大志,
放療作壺濟世長。
02
傳承優(yōu)良家風
構建幸福家庭
陳敏家庭
“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是社會和諧、文明的堅定基石。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陳敏的家庭就是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在這個幸福之家里,夫妻和睦、育子有道、和睦鄰里,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家庭美德,奏響了文明家庭的和諧樂章。
一、愛崗敬業(yè),熱心公益,教書育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陳敏自覺踐行和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對所從事的專業(yè)懷有滿腔的熱情。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她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遵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要義,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書育人上,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品德高尚、業(yè)務精湛、身心健康”的應用型醫(yī)學人才。她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她熱心公益事業(yè),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民眾、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健康水平。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她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心理援助,進行現(xiàn)場危機干預,幫助受災人群恢復心理健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時,她積極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保障了疫情期間學校師生的心理健康。因工作業(yè)績突出,獲得學!皟(yōu)秀教師”、“教學名師”、“最美教師”、“三育人”工作先進個人,濟寧市“巾幗崗位明星”、“三八紅旗手”和山東省十大師德標兵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二、夫妻恩愛,志同道合,家庭幸福
陳敏和愛人志同道合,都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始終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為準則,為教育事業(yè)不懈努力。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兩人相互尊重對方,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關心,想為對方所想,做為對方所做,做到共同成長和進步。有矛盾或意見有分歧時,夫妻二人及時溝通,理智地解決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種問題,維護家庭的和諧幸福。
三、家風優(yōu)良,尊老愛幼,教子有方
馬克思說:“父母的職業(yè)是教育孩子!备改傅囊谎砸恍,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有著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生活中,陳敏夫妻十分注重家風建設,傳承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和孝道文化;尊敬老人,孝敬父母,關心父母的生活、身心健康;生活中不斷提升自我,努力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孩子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以身作則,輕說教、重引導,在生活上不溺愛,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教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優(yōu)秀的品質,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樹立遠大理想,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假期陪老人旅游
03
最美家庭
來自全家人的凝聚力和無私付出
郭巖家庭
郭巖是基礎醫(yī)學院的一名專業(yè)課教師,她的父親曾是二炮軍人和軍校教員,愛人是空軍轉業(yè)軍人,目前正參加濟寧市“干部助企攀登”活動。作為軍人的后代和曾經(jīng)的軍嫂,她清白做人,踏實做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祖國的醫(yī)學教育事業(yè)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
2003年7月1日,在黨的生日那天,郭巖從濟寧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留校任教,她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嚴以律己,作為教研室主任,帶領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全體教師,一心從學校利益和學生成長出發(fā),努力完成教學及科研的任務,盡力做到讓領導放心,讓學生滿意。2021年5月,郭巖獲得山東省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為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也贏得了孩子們的崇拜!
郭巖的家庭是一個三世同堂的七口之家,生活平靜而充實。家人民主平等、尊老愛幼、相互包容,生活溫馨健康、和睦樂觀。作為女兒、兒媳、妻子和母親,潛心備賽所需要耗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都需要從日常教學任務、教研室各項事務以及照顧家庭和兩個孩子的時間中“擠”出來,她只能爭分奪秒地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記不清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有多少次對某一個細小知識點執(zhí)著地“鉆牛角尖”。耳濡目染的孩子們,常常會一本正經(jīng)地開講:“組織學與胚胎學就是Histology and Embryology,我來給你講講白細胞吧!”讓人忍俊不禁。家人特別支持郭巖的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為了讓她安心工作,公婆一直主動地全心全意照顧小兒子,母親承擔起讀初中的大兒子的飲食起居,愛人則在自己忙碌的工作之余給予她充分的鼓勵和陪伴。
全家人凝心聚力,無私付出,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
作為父母,郭巖與愛人一致踐行對兩個兒子的言傳身教,注重營造學習氛圍,奉行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夫妻之間相親相愛;自身堅持學習成長;對待老人關懷孝順;與親戚朋友相處融洽等等。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正面培養(yǎng)著孩子們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一家人凝心聚力、無私付出,才能為每位成員提供成長的最佳微環(huán)境,維系最美家庭!
相親相愛的四口之家
編輯 | 唐文錦 孟珠 侯曉銳
責編 | 王瑤瑤
來源| 濟寧醫(yī)學院工會婦委會
審核 | 張慧
關注@濟寧醫(yī)學院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等你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