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建黨百年】“講黨史故事,傳精神血脈”作品展播——(第十二輯)高原忠魂

遼寧警察學院
2021-6-21 14:28:23 文/李雨婷 圖/何雪芬
導語: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消逝。崇高、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chǎn)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他,就是人民好干部孔繁森。
黨史人物:孔繁森
撰稿:李大正 張福軒 溫雅涵
講述:姜涵廷
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于山東聊城,17歲參軍,連年獲得“五好戰(zhàn)士”稱號。196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68年,他從部隊復員后,先當工人,后被提拔為國家干部。
1979年,為了支援西藏建設,中央決定抽調(diào)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山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到西藏工作,并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xiāng)”的誓言。第一次赴藏工作,作為崗巴縣委副書記,在任三年,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鄉(xiāng)村、牧區(qū),訪貧問苦,幫助群眾收割莊稼、打場、修繕水利,哪里有需要,他就干到哪里。他與群眾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群眾十分愛戴這位孔書記。
孔繁森第一次進藏前照片
1988年,孔繁森帶隊第二次赴藏工作,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wèi)生和民政工作。到任僅4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qū)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少數(shù)民族的教育事業(yè)奔波操勞。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fā)生強烈地震,孔繁森領養(yǎng)了3名藏族孤兒。他對三個孩子說:“黨,就是你們的親人,一定會讓你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還要送你們上學”。孔繁森親自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和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雖身為副市長,但每次下鄉(xiāng),孔繁森總要用自己的工資給老鄉(xiāng)們免費買藥,幫助困難戶,加上收養(yǎng)三個孩子的開支,工資往往不夠用。為了讓孩子們吃得好,穿的暖,自己經(jīng)常吃榨菜拌飯,甚至用“洛珠”化名,悄悄到醫(yī)院血庫賣血,用換來的營養(yǎng)費給孩子們補貼生活費。這滾熱的鮮血飽含著孔繁森對藏族孤兒深深的愛,也包含著他大公無私、為人民奉獻的炙熱情感。
孔繁森與藏族兒童在一起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在藏工作期滿,西藏自治區(qū)黨委任命孔繁森為阿里地委書記,這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xù)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1993年春天,年近50歲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區(qū)106個鄉(xiāng)他跑遍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fā)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孔繁森全家福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jié)重如岡底斯山。”這是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人們在他的遺體上只找到兩件遺物:一是他僅有的8元6角錢;一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guān)于發(fā)展阿里經(jīng)濟的12條建議。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遺產(chǎn)。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追鄙簧鸁釔廴嗣瘢瑹o私奉獻,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對事業(yè)鞠躬盡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無畏氣概,也正是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具備的優(yōu)良作風。
【本期創(chuàng)作團隊】
策劃: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字:時勁雨 閻奧
圖片:王藝蒙 李俊陽 李齊
音頻:劉校岑 張笑庚 李幸澤
指導:李曉娟 胡雪梅
編輯:劉博
審核:曹洪富 張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