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紀念日

江西工業(yè)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2021-10-04 00:00:55 文/朱俊杰 圖/陳夢
9月30日,
是“國慶黃金周”的前一天。
大家都在計劃著去哪旅游、休息。
但是,
有多少人知道?
今天,還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中國烈士紀念日!
中國烈士紀念日的由來
烈士紀念日,是指紀念本國英雄的法定紀念日。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紀念日,每年這些國家都要在本國法定紀念日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紀念本國英雄。中國烈士紀念日為每年9月30日。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guī)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設立烈士紀念日意義重大
①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
②不忘歷史,啟迪后人
③這是人民的愿望,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④為永遠銘記革命烈士的不朽功勛,弘揚烈士精神,緬懷烈士功績,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部分革命英烈的故事
————————————————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
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zhàn)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zhàn),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zhàn)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后長眠于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
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遠鎮(zhèn),乳名正鵠,號慧生。江西上饒市弋陽漆工鎮(zhèn)湖塘村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閩浙(皖)贛革命根據(jù)地和紅十軍團的締造者。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暴動,創(chuàng)建贛東北蘇區(qū)。
先后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
毛澤東稱之為“方志敏式”根據(jù)地。1935年被捕犧牲。2009年9月,方志敏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
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漢族,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人,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qū)及其紅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lián)軍,歷任抗日聯(lián)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zhàn)于白山黑水之間。1939年10月,日本關東軍制定了針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的作戰(zhàn)計劃。在日軍瘋狂鎮(zhèn)壓下,楊靖宇帶領抗聯(lián)第一路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zhàn)斗幾晝夜后,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壯烈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
趙登禹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誠(一作舜臣),山東菏澤縣杜莊鄉(xiāng)趙樓村人,抗日烈士。1914年趙登禹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馮的隨身護兵,跟隨參加北伐戰(zhàn)爭。 跟隨馮玉祥參加“中原大戰(zhàn)”,戰(zhàn)敗后馮的部隊被整編,趙登禹被任命為第29軍37師109旅旅長,后任第132師師長 。1937年7月28日,對日作戰(zhàn)時壯烈殉國,時年39歲,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
為了紀念趙登禹,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北平市政府將崇元觀南至太平橋的馬路命名為“趙登禹路”;北平通縣古運河西岸一條大街,被命名為“趙登禹大街”。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確認趙登禹為抗日烈士。2009年9月,趙登禹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
中國烈士紀念日設立歷程
01
2004年,全國政協(xié)委員王伴青建議設立“革命烈士節(jié)”,將每年清明定為“革命烈士節(jié)”,全國各地開展隆重紀念活動。
02
2005年,全國政協(xié)委員趙龍建議將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以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將公祭日固定下來,每年此日舉行全國公祭活動。
03
2006年,國防大學碩士研究生翟振華建議設立犧牲軍人紀念日、建設國家軍人公墓,全國人大以法律的形式,將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者國慶節(jié)前一天規(guī)定為犧牲軍人紀念日,舉行全國性紀念活動。2006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陳章元他建議將每年的3月4日確定為“國家烈士紀念日”,組織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公祭活動。
04
2008年,人民網(wǎng)對設立烈士紀念日進行網(wǎng)上民意調查,70%的網(wǎng)友表示支持。在新華網(wǎng)進行的投票調查中,支持率則高達92.84%。民政部為設立烈士紀念日而進行了多年的論證。
05
2014年8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的議案。草案規(guī)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烈士紀念日。
06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于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中國烈士紀念日,并規(guī)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軍隊有關部門應當在烈士紀念日舉行紀念活動。舉行英雄烈士紀念活動,邀請英雄烈士遺屬代表參加。
07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規(guī)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
烈士紀念日,昭示著我們什么
設立烈士紀念日,表達的是國家立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專門設立向烈士紀念的節(jié)日,盡管名稱不一,但內核一致。對烈士的態(tài)度,最能檢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從國民情感到國家責任,我們追尋的是一個個烈士,也是觸摸國家的滄桑歷史;通過紀念烈士,國民牢牢凝聚一起,民族更具凝聚力。一個不忘記先烈的民族,一個敢于表達真實情感的國家,必然更有希望,也更能贏得尊重。
向英雄們致敬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由于戰(zhàn)爭年代條件有限,許多先烈沒有留下姓名。
我國國內現(xiàn)有烈士墓98.9萬余座,烈士紀念堂館、碑亭、塔祠、塑像、骨灰堂等紀念設施2.9萬余處。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qū),我國還有170多處烈士紀念設施。
黨委宣傳部出品
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
編輯|殷文秀
責編|辛國盛
審核|劉志宏
微信編輯部:教學樓D402
新聞熱線:706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