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守初心·擔使命】紅巖革命故事展演走進武漢船院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
2021-5-26 12:41:39 文/饒雨彤 圖/羅志強
紅巖精神
是剛?cè)嵯酀,鍥而不舍的政治智?/p>
是“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是以誠相待,團結(jié)多數(shù)的寬廣胸懷
是善處逆境,寧難不茍的英雄氣概
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斗爭歲月中,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錘煉形成了紅巖精神。重慶涌現(xiàn)了大批大義凜然、高風亮節(jié)的共產(chǎn)黨人,如江竹筠、王樸、許曉軒、陳然等,他們與敵人斗智斗勇,絕不屈服。
5月21日晚,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與我院聯(lián)袂精心打造的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博海廣場舉行,院領導、中層干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教師、學工團委工作人員及千余名學生代表共同聆聽了這場觸及靈魂的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
黨委書記黃士華代表學院向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熱烈的歡迎。黃士華表示,紅巖是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斗過的地方,在這里孕育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同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黃士華說,舉辦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就是為了讓師生們牢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就是為了教育引導師生們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新青年。
紅巖故事展演分“開篇”“上篇”“下篇”和“尾聲”四個部分,充分利用紅巖紅色資源,融合講、誦、展、演等青年朋友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重現(xiàn)昨日革命,再塑偉人風范,用革命志士高尚的人格和新時代真理的力量,為我院師生呈現(xiàn)了一堂深入、生動、有歷史,情感溫度的特色思想政治理論課。
整場展演以《英雄重慶 壯美紅巖》視頻開篇。上篇分《第一次登上聯(lián)合國舞臺的共產(chǎn)黨人》《我的修養(yǎng)要則》《紅色女特工——張露萍》《沁園春·雪》四個劇目,講述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結(jié)廬紅巖,培育并形成的偉大紅巖精神
下篇《光榮的兒子 偉大的母親 ——王樸》《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劉國鋕》《傲雪紅梅——江竹筠》《繡紅旗》四個劇目重現(xiàn)了重慶解放前夕,在渣滓洞、白公館犧牲的英烈們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以及用鮮血和生命詮釋和踐行了偉大的紅巖精神。演出過程中,現(xiàn)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活動在全場齊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歌聲中落下帷幕。
“展演呈現(xiàn)非常完美,印象深刻!”來自士官學院青馬工程基礎班學員付文昊,平時喜歡讀小說《紅巖》,這次展演讓他感到非常震撼,通過這堂別開生面的黨史課,激勵自己做一個新時代有為有志的士官生。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兼黨總支書記易曉春表示,作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自己有志投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次展演帶來的不僅是內(nèi)心的感觸,更有思想上的碰撞,為我院黨史學習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深的啟迪。
“我們持之以恒傳播紅巖精神等紅色文化,傳承和根植紅色基因,以文化為引領,促進重慶武漢兩地文化、經(jīng)濟、社會等各項事業(yè)全方面共同繁榮和發(fā)展!敝貞c紅巖聯(lián)線文化發(fā)展管理中心社會教育工作部部長周萬炯說,去年,“紅巖革命故事展演”活動曾走進武漢地區(qū)的大學校園,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之際,“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再度走進武漢高校,更具特別重要意義。
這次活動是學院傳承紅色基因工作上的一次探索
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不僅是高校思政育人的根本使命體現(xiàn)
更是豐富學校課程思政有效手段和途徑
本次展演以文化為引領
啟迪了我院黨史學習教育的新篇章
為學院下一階段黨史學習教育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
往期推薦
艦船文化研究中心
出品
文字|瞿凱
攝影|吳彤 曹文楓 呂曉偉 曹夢潔 郭正鵬
后期編輯|劉鑫林
責任編輯|莊 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