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砸了還能上985的北京學生引發(fā)熱議:教育,有的人從一開始就輸了?

洛陽新東方學校
2020-12-07 19:33:12 文/沈雅雯 圖/陳悅心
對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教育來說,素質教育應當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一味鼓吹不重成績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就是當下最不負責任的謊言。
文章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作者:王耳朵先生
正文之前,分享個段子。
北京考生:“老爸,我考了530,比一本分數線高53分!”“兒子真有出息,走,去上海旅游去!”
山東考生:“爸,我530,跟二本線差了20分!薄罢鏇]出息,別上了,滾上海打工去吧!”
上?忌骸鞍,我230,送我出國吧!薄靶,去學個工商管理回來幫我吧,今年又從山東招了不少農民工。”
笑了吧?來看這個段子有多現實。
前兩天,在衡水中學資深教師@明珠絮語那里,看到一個故事。
是一個北京學生的自述,圍繞著以下幾點展開。
1、作者祖輩全是北京郊區(qū)的農民,父母通過高考進入體制內、進城;
2、作者家里有5套房子,2345環(huán)和6環(huán)各一套;
3、平時成績很好,但高考考砸了,在北京上不了名校,只好去外地上了一個985;
4、外省同學說北京試題簡單,挑了一套讓外省同學去做,發(fā)現同學說的是對的;
5、自己的高中生活過得豐富而輕松,上大學后,發(fā)現自己從個人視野到學習能力方面,都能秒殺外省同學;
“除了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這些大眾常規(guī)運動,我們高中大家基本上都會學一到兩門相對冷門的運動,高爾夫,壘球,手球,馬球,冰球,擊劍,射擊等等。而有些運動,比如滑翔傘,BMX等極限運動他們都沒聽說過。”
“大學里的大多數同學都沒出過國,甚至連護照和簽證有什么區(qū)別都不知道,而我的高中同學基本上都有過至少2次的出國經歷,甚至有人已經去過4、50個國家旅行了,還寫了好幾本游記,兼職在旅游網站上做攻略!
“在學習方面,自己邊玩邊學邊掙錢,GPA輕松年級前10%,而一些外省同學雖然入學分更高,卻有的還會掛科。”
這所有超越同齡人的優(yōu)越感,都被這位同學,歸功于北京的素質教育。
Photo by Alex Plesovskich on Unsplash
看完故事,給人的第一感覺,似乎是“哇,素質教育真好”。
可三秒鐘之后,就會被現實打臉:
北京五套房,論資產,已經領先了全中國99%的家庭;
試卷比外省簡單,哪怕高考“考砸”了,還可以去外地的985,享有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
出國、玩高爾夫、寫游記,見了很多的世面,甩班上同學好幾條街,堪比游戲里的人民幣玩家。
這自述里的每一個字,聞起來都是金錢的味道。他感謝了素質教育,卻忘了感謝北京家中,那常人無法企及的5套房。
撇開家境、地域、政策不談,盲目吹捧素質教育的人,就是在耍流氓。
只要中國還存在“高考”這項優(yōu)勝劣汰的選拔制度,素質教育就是懸在普通家庭頭上的一場騙局。
舉個例子吧。
有一則吵得很兇的新聞,是衡水中學進駐浙江平湖,成立“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
校方長遠規(guī)劃了從小學到中學的144個班級,預計招收6000名學生,還給出了豐厚的優(yōu)等生獎勵:
考取清華北大獎勵50萬元,考取香港大學、復旦、交大,獎勵10萬元,考取全國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國內名牌大學,一次性獎勵3-5萬元。
眾所周知,衡中,一所以“魔鬼式”訓練聞名的“超級高考加工廠”,是硬核應試教育的代名詞。
以每年百名左右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以及被外界風傳的軍事化管理聞名全國,當然也備受爭議。
精確到分鐘的時間表,準軍事化、標準化的管理,是最讓人詬病的地方。
而在素質教育已經發(fā)展得十分成熟的浙江,初來乍到的衡中,成了洪水猛獸。
有人開罵,衡水中學的教育方式,泯滅了學生的天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杭州一校長直接炮轟,衡水中學到浙江開分校,是浙江素質教育的倒退!
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方紅峰也直言:
衡水中學的基本做法,顯然過于強調分數,把孩子很多時候還是作為工具來看待,所以它這所學校的運作模式,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抵觸的。
他們認為是先進,我們認為是落后的,我們浙江不需要。
@澎湃新聞
官方態(tài)度不太積極,可在家長那一邊,衡中的進駐,卻像一顆深水炸彈。
學校未開先熱,報名火爆。
有位父親,連夜開了五個小時的車趕到衡中,用一句樸素的話,捅破素質教育的窗戶紙:
“一個好的孩子只有上重點中學,才能上重點大學!
言外之意,什么素質教育都是騙人的,只有高考分數高才是硬道理。
不說一張考卷定終身,對于你我一樣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應試教育,就是最公平的那條出路。
衡中平湖學校法人代表肖佳興,在官媒的采訪下也證實了咨詢和報名的盛況。
并且許下承諾,要讓孩子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大,要像帶研究生一樣培養(yǎng)這些孩子。
外界的批評說就說吧,三年之后,成績說話。
再舉個例子。
2004年,從北大退休的錢理群教授,曾在南京師大附中開設一門選修課,叫“魯迅作品選讀”。
錢教授,作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能在一所中學開課,實屬難得。
南師大附中的老師對學生的宣傳,也是實打實的振奮人心:
“你們都想考北大,錢先生是北大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很厲害的,現在你們去北大也聽不到他的課了,因為他退休了。
這是他頭一次來中學講課,非常難得,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
學生和家長都很激動,錢教授第一次上課,連過道都站滿了人。
可不到一個月,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了2、30個學生。
錢教授難過了,是他講的不好嗎?當然不是。
一位同學在寫給錢教授的信里,揭曉了答案:
“我們不是不喜歡聽您的課,而是因為您的課與高考無關,寧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無負擔地來聽您的課!
從趨之若鶩的衡水中學,到學生寥寥的北大教授課堂。
這就是現實。
目前的素質教育根本無法契合每一個家庭,實際上它更有利于那些一線城市、中產家庭,換而言之,是有足夠人民幣支撐的家庭。
而如我們一般千千萬萬個,為那一口飯奔波,向那幾兩碎銀子低頭,費了千辛萬苦把孩子供進學校的普通老百姓來說:
唯有考試,唯有分數,唯有成績,唯有埋頭苦讀,才能期望著讓下一代不要重走自己的老路。
說得再露骨些,真正有錢的富人和精英,甚至已經不需要高考這座獨木橋。
因為真金和白銀,可以為他們的孩子鋪墊一層更直接更容易的浩浩坦途。
2017年,澎湃新聞去河北衡水中學采訪。有個從衡中畢業(yè)考上西南大學的學生說了一句話,很形象:
一條馬路上,有人是乘車的,有人是靠雙腿走的。
用腿走的人如果想要追上乘車的人,就必須努力奔跑,或許他們跑得慢一點,就再也趕不上車上的那些人了。
他把衡中的大部分人都形容成是“車下的人”,別人總會說他們活得太辛苦、學習模式太殘酷,但正是這樣的辛苦和殘酷,才讓一批又一批的衡中學子“上了車”。
同理,這個世上不乏在素質教育的政策下,考上好學校,擁有好前途的孩子。
但,應該只存在于金字塔尖的少數。
大多數人,大多數家庭,都是“車下的人”,活得很辛苦,感受著生活的殘酷,靠著應試教育,才有了“上車”的機會。
Photo by Dan Dimmock on Unsplash
前段時間,“小鎮(zhèn)做題家”這個詞爆了。
網絡將其釋義為:
出身小城鎮(zhèn),埋頭苦讀,依附于題海戰(zhàn)術,擅長應試,迫于師長的壓力與管教取得優(yōu)異學習成績,從而脫離小鎮(zhèn)考入一流名校,但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
走入大城市后,他們自卑從沒見過燈紅酒綠,沒看過美劇,沒逛過漫展。
他們沒有拿手的興趣愛好,不懂得城市孩子手到擒來的冷門運動,沒有了成績的加持,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從而抬不起頭來,自嘲為“小鎮(zhèn)做題家”。
可我不這么認為。
高中畢業(yè)才18歲,正是接受能力強的年齡。
那些錯過的電影、電視劇,那些所謂的熱門展覽,那些你想要培養(yǎng)的興趣愛好,再了解、再培養(yǎng)都來得及。
如果沒有應試教育,如果沒有題海戰(zhàn)術,你連見識到這個差距并努力彌補的機會都不會有。
你不必自卑,你已經站在改變命運的路口。
我不反對素質教育。
在某些方面,它有它的獨到之處,也給予了很多孩子豐富的有特色的校園生活。
我反對的,是那些不結合實際,盲目吹捧素質教育的人,將其神話且無腦奉行,讓很多家長和孩子走向誤區(qū),葬送一輩子的前途。
一味鼓吹不重成績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就是當下最不負責任的謊言。
北京有無數條道路通往五道口,毛坦廠只有這一條路才能走出大別山。
而這條路,是素質教育給不了的。
不然,你想一想校長被喊話下課的南京一中?
有一個從陜西考入清華的學子,曾在知乎上描述了北京學生和外地學生的差異。
他說,北京在基礎教育上的優(yōu)勢是外地人難以企及的。
一位高校招生辦老師讀完那篇文章后,留下了這個客觀、冷靜且公正的見解。
“這其實不僅是教育的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
教育的問題是什么?應該是成長的自覺和人格的完善。
但現在的教育差異化成為一種淘汰和篩選的工具,大學的層次、上什么樣的專業(yè)成了社會分層的最重要依據,讓教育承載了過于沉重的負擔,而偏離了本質。
我始終覺得,我們的社會和家長重視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出于被淘汰的恐慌。
因此,重視程度高、投入大、資源多的地區(qū)和家長在競爭中勝出是必然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優(yōu)勝劣汰。
不一樣的教育資源,不一樣的家境,不一樣的錄取率,不一樣的政策下,赤手空拳的我們,拿什么跟出生在終點的人比?
如果你不是金字塔頂尖那5%的人,聽一聽素質教育的美好就行了,千萬不要跟著瞎起哄。
督促你和你的孩子,拿起手邊的書,認真學吧。
多嘴一句,如果人民幣玩家的素質教育真的全國推行了,那窮人家的孩子,將會徹底被這個游戲除名。
THE END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很多家長說不能及時收到消息
因為公眾號不再按時間推送
為了確保你能及時收到公眾號消息
可以點擊【贊】和【在看】
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