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回眸(9.27-10.3)

南陽師范學院
2021-10-09 13:34:10 文/冉冬 圖/賈翔
1
1955年9月27日,1955年軍隊授銜
1955年9月27日,根據(jù)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通過的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授予有功人員勛章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同日,國務院舉行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官軍銜典禮。全軍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10名、上將軍銜的有55名、中將軍銜的有175名、少將軍銜的有802名。9月27日,毛澤東、周恩來分別出席授銜授勛典禮。10月1日,全軍開始佩帶軍銜肩章、符號。人民解放軍實行薪金制、軍銜制、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對于克服單純志愿兵役制度的某些不利因素,保證全軍高度集中統(tǒng)一和提高工作效益,推進軍隊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議》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議》,認為必須同過去一樣在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之下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來擔負整個軍事工作的領導。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由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組成,毛澤東任主席,彭德懷主持日常工作。12月12日,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討論了義務兵役制、軍銜制、軍官薪金制三大制度,全國軍區(qū)劃分,以及部隊的軍事訓練和干部的培養(yǎng)等問題。隨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三大制度的有關條例,推進了軍隊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
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稕Q議》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鄧小平在會上講話強調(diào)說: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設。我們搞的四個現(xiàn)代化有個名字,就是社會主義四個現(xiàn)代化。我們實行開放政策,吸收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有益的東西,是作為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一個補充。
3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延安舉行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延安舉行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作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和會議總結。會議通過《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會議確定黨在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略相持階段的基本方針和任務,重申了必須獨立自主地領導人民進行抗戰(zhàn)。會議基本上糾正王明的右傾錯誤,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這次會議統(tǒng)一了全黨的步調(diào),為實現(xiàn)黨對抗日戰(zhàn)爭的領導進行了全面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迅速發(fā)展。
4
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就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提出九條方針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fā)表談話,就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提出九條方針:(一)為了盡早結束中華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建議舉行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雙方可先派人接觸,充分交換意見。(二)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游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xié)議。(三)國家實現(xiàn)統(tǒng)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四)臺灣現(xiàn)行社會、經(jīng)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jīng)濟、文化關系不變。私人財產(chǎn)、房屋、土地、企業(yè)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五)臺灣當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六)臺灣地方財政遇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補助。(七)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國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八)歡迎臺灣工商界人士回祖國大陸投資,興辦各種經(jīng)濟事業(yè),保證其合法權益和利潤。(九)統(tǒng)一祖國,人人有責。熱誠歡迎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眾團體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提供建議、共商國是。
5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首都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全體出席會議,宣布就職。下午3時,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集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國歌聲中,毛澤東親自按動電鈕,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54門禮炮齊鳴28響。毛澤東又宣讀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隨后,在全場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受閱部隊列成方陣,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由東向西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剛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14架戰(zhàn)斗機、轟炸機,凌空掠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結束了少數(shù)剝削者統(tǒng)治廣大勞動人民和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6
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首演
1964年10月2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演,3500多名專業(yè)和業(yè)余文藝工作者參加演出。
《東方紅》是在周恩來的倡議和指導下,集中了全國音樂、舞蹈、詩歌、美術等各方面著名藝術家的智慧集體創(chuàng)作完成的。這是一首高昂激越的中國革命頌歌。全劇共分《東方的曙光》、《星火燎原》、《萬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蔣家王朝》、《中國人民站起來》、《祖國在前進》、《世界在前進》等八場。它以史詩般的宏偉風格和波瀾壯闊的音樂舞蹈場面,生動形象地概括和展現(xiàn)了從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歷程,表現(xiàn)了英勇頑強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毛澤東思想指引下,艱苦奮斗,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以及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決心戰(zhàn)勝一切困難,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強意志。
《東方紅》開創(chuàng)了一種以歌唱、舞蹈和戲劇相結合的綜合性的大型歌舞表演的新形式、新道路。此后,我國文藝工作者相繼創(chuàng)作和排演了一大批表現(xiàn)形式與之相似的現(xiàn)代題材的大型歌舞節(jié)目。
7
1949年10月3日,中蘇正式建交
1949年10月3日,中國和蘇聯(lián)正式建交。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宣告,我國同外國的外交關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當天下午,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即以公函形式向各國政府發(fā)出了這一公告。周恩來把公告和信件交給工作人員打印時,興奮地說:這將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個外交文件,是通過使館向外國政府發(fā)出的第一個照會。
蘇聯(lián)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與此同時,我國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也獲得全面發(fā)展,從而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對維護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END···
往期推薦
明天9點30,無人機直播帶你逛校園!
南師人為祖國送祝福!
想象中的南師vs真實的南師
南陽師范學院新媒體工作室
素材來源:歷史學院
播音:朱豪強
制作:吳成娟
編輯/排版:李虹彤
校對:李世偉
編審:張君明
主編:時樹菁
南陽師范學院官方QQ:3198155985
歡迎投稿:nysygfwx@163.com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