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 中工師生有話說(四)

中原工學院
2021-9-05 16:05:09 文/張濤 圖/蔡雨婷
新聞與傳播學院播音181班 李一帆
7月以來,鄭州市先后經(jīng)歷了洪澇災害和疫情反復的考驗。作為班長,我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鄭州7.20特大暴雨,我積極參與救援和疏散群眾,洪水剛退疫情又至,我立刻投身全民抗疫一線,日夜值守在社區(qū)核酸檢測點,查驗健康碼、宣傳防疫知識、測量進出人員體溫、錄入信息、運送核酸樣本、協(xié)助醫(yī)護對重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每天在崗連續(xù)近十個小時,工作雖然辛苦,但我從未動搖過做志愿者的決心。兩次志愿救災,四次志愿抗疫,服務社區(qū)累計70余小時。
習總書記說:“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币咔榉揽匦蝿輫谰,我作為新時代青年更要挺身而出,只要有需要,無論多難我都得上。
新聞與傳播學院編導181班 劉宗波
7月24日凌晨,我報名參加了新鄉(xiāng)救援隊。天微亮,我隨部隊來到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韓光屯,由于現(xiàn)場情況復雜無法直接開展救援,我利用專業(yè)技能操作無人機從高處查看受災情況,救援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忙前跑后,送老人、抱小孩、帶安置點,看著韓光屯村民逐漸脫離危險,剛要松口氣,我又收到了新的救援信息:河南師范大學周邊積水深約1.5米,多人被困,我和救援隊立刻前往。我一邊推著船,一邊頭頂探照燈,一邊搜索被困群眾:“還有人嗎”、“水位還在上漲”、“讓老人和小孩先走”喊話到嗓子沙啞,但依然選擇前行。7月26日,我再次前往衛(wèi)輝參加救援,將采購的大量醫(yī)用藥品送到各個安置點。
暴雨侵襲,我能做的事不多,盡我所能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為社會添一份力量。青年有青年人的擔當,看到被救群眾感動的目光,我認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聞與傳播學院編導201班 張潤涵
“7.20”特大汛情發(fā)生后,新鄉(xiāng)衛(wèi)輝市受災嚴重。我從平頂山跟隨志愿者隊伍來到衛(wèi)輝市的抗洪一線,協(xié)助救援人員進行搜救,長時間地泡在水里,忙到飯也顧不上吃,流血負傷是常有的事。
返回平頂山后,我投入到東羊石村的災后重建工作。東羊石村受災嚴重,500多畝玉米地幾乎全部被淹。我一邊抗洪搶險挽救農(nóng)作物,一邊向村民們宣講汛情之后的防疫知識,一遍遍叮囑,一趟趟奔跑,所有的付出使我溫暖幸福。
我們這一代青年在祖國的懷抱中茁壯成長,這場災難是我們這一代的成人禮,唯有在艱苦奮斗中砥礪品格,在未來的實踐中增長本領(lǐng),才能與祖國共成長。
經(jīng)濟管理學院營銷194班 李曉萌
本輪疫情發(fā)生后,我做了兩天核酸檢測志愿者,親眼見證了醫(yī)護人員的不易,感受到了助人為樂的成就感,也被居民們樸實又真誠的反饋深深感動。短短兩天的服務,登記成千上萬份居民信息,使我執(zhí)筆的手大有不堪重負的傾向,腰腿也在長時間維持一個動作的狀態(tài)下有些不舒服。但事后回想,疫情當前,我們能夠貢獻一份力量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一切辛苦也就不值一提了。我相信,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中國人民勢必會在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中取得實質(zhì)性的勝利。
這次的志愿服務讓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使我體會到為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樂趣,如果有機會,我依然會努力爭取,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
經(jīng)濟管理學院物流192班 張晨陽
作為一名鄉(xiāng)村防疫志愿者,我每天都會在卡點值班,對出入人員測溫,對物品消毒,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政策,竭盡全力宣傳防疫知識,登記排查新冠疫苗接種情況和核酸檢測結(jié)果。對還未接種的存疑人群,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告知人們打疫苗的重要性,科學引導人員接種。在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抗疫工作有條不紊,我感受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偉大中國力量,為此我感到無比驕傲。
相比一線奮戰(zhàn)英雄的無言沉重的付出,我做的這些微不足道。作為一名物流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在疫情防控的關(guān)鍵時期,我想說:大學生志愿者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沖在了前面!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jié)一心、不畏艱難,一定會戰(zhàn)勝這次疫情,我們的祖國也將越來越強大!
經(jīng)濟管理學院營銷194班 林舒文
8月9日上午,家住商丘的我接到了**的通知。隨著商丘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基層也開始了一輪又一輪核酸檢測,村里百姓老人和小孩居多,他們大多不會用智能手機登記注冊信息,于是村支書打電話說需要大學生志愿者。我毫不猶豫報名參加。
近半個月時間,我們每天在三個村子連續(xù)宣傳、排查、登記,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中,每個村子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長時間的解說使我的聲音變得嘶啞,但我沒有放棄。能為社會、為人民盡綿薄之力,做出一點貢獻,是我的榮幸,我的心里充滿了自豪和感動,這也成為我無限的動力。對我個人而言,既是社會的歷練,又是能力的提升。
中原工學院官方微信
zygxyxcb
編輯 EDITOR
王永宇
責任編輯 RESPONSIBLE EDITOR
周飛越 趙鴻屹 鄭智文
執(zhí)行主編 EXECUTIVE EDITOR
操嘉華
出品 PRODUCE
中原工學院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