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候
今日小暑!“三伏天”要來了

石家莊科工院
2021-7-11 13:29:24 文/孫巖 圖/陳雅婷
“倏忽溫風(fēng)至,因循小暑來!苯袢,我們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十一個節(jié)氣——小暑。伴隨著持續(xù)來襲的高溫天氣,愈加頻繁的雷電、降雨,盛夏已然啟幕,酷暑近在眼前。
一日熱三分 消暑為緊要
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六月節(jié)……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笔顬檠谉嶂,小暑這一天,是一年間炎熱的開始。
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fēng)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弊孕∈铋_始,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涼風(fēng)難覓,四處都是夾雜著熱氣的暖風(fēng)。大自然間,蟋蟀離開田野去找陰涼地棲息,地面溫度太高使得鷹不斷往高處飛翔。這樣一步步的炎熱,實在為“三伏”的酷熱做足了鋪墊。
俗話說:“節(jié)到小暑進(jìn)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毙∈畹牡絹肀硎尽叭臁奔磳㈤_始。隨著雨水的增多,溫度的升高,撲面而來的是熱度與濕氣交織的夏日悶熱感、潮濕感。
面對烈日炎炎,如何消暑才是緊要之事。今有空調(diào)電扇,而在古代,古人更多是“時搖輕扇倚繩床”,輕搖羅扇或是喝冷飲、吃冰食等。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街市上就有賣“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涼水荔枝膏”等,實為消暑好物。
習(xí) 俗
“食新”吃伏面 曬衣晾書畫
嘗新米、吃餃子、曬書畫、晾衣服……在小暑時節(jié),民間還一直流傳著不少恰合時宜、豐富有趣的習(xí)俗活動。
在古代,民間講究小暑“食新”迎豐收,即小暑過后家家戶戶吃新米、嘗新酒。農(nóng)民會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香噴噴的米飯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以此來感謝自然饋贈,慶祝谷物豐收。
隨著伏日天氣愈加燥熱,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為了解暑生津、開胃解饞,民間便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食俗。其中,早在三國時期便有伏日吃面的記載。
據(jù)《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便是指熱湯面。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中也寫道:“六月伏日進(jìn)湯餅,名為辟惡!痹诠湃丝磥,出汗可以驅(qū)病,即為“辟惡”。
此外,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xí)俗,而“黃鱔、蓮藕、綠豆芽”則有小暑“三寶”之稱,都是清涼消暑之食。
除了這些傳統(tǒng)食俗,小暑時節(jié)還有“六月六,曬紅綠”“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的習(xí)俗,即家家戶戶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曬伏”,把長期放置在屋內(nèi)的衣服、書畫等,晾曬在陽光下,使其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來源:人民網(wǎng)
編輯 :經(jīng)濟(jì)貿(mào)易系 蘆旭東
審核 :信息工程系劉梓琦
管理工程系張佳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