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開國大典當天,瓊崖大地上第一面五星紅旗準時升起!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yè)學院
2021-12-26 10:17:45 文/徐漫遠 圖/池晨
點擊上方藍字關(guān)注“公眾號”
在五指山革命根據(jù)地,群山環(huán)抱之中,高高聳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紀念碑高達23米,象征著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從側(cè)面看,它猶如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代表著七十多年前在海南島上冉冉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圖片來源:共青團海南省委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時,遠在3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島上,也有一面五星紅旗徐徐升起,與之遙相呼應。彼時的海南島尚未解放,瓊崖縱隊在黨的領(lǐng)導下堅持斗爭,建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jù)地。
1949年9月28日,時任瓊崖西區(qū)地委電臺臺長的王祿貴突然接到總臺任務,要求同志們用電臺收聽新華社發(fā)布的《關(guān)于國旗制法》的電報,收到后第一時間送往瓊崖區(qū)委駐地,確保瓊崖大地上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當天準時升起。
瓊崖縱隊用來與黨中央聯(lián)絡(luò)的發(fā)報機非常簡陋,但要想了解島外的局勢、中國的變化,又都得靠它。王祿貴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時刻準備著接收新華社電臺信號。可在當天深夜,他沒有等到《關(guān)于國旗制法》的電報,卻等來了國民黨軍隊的搜捕。
危難時刻,一同轉(zhuǎn)移的婦救會主任急中生智,朝著王祿貴相反的方向邊跑邊開槍,成功引開了敵人,這才使他得以繼續(xù)執(zhí)行任務。
凌晨3時,一絲微弱的信號傳入王祿貴耳中,盡管聲音有些嘈雜,忽大忽小,但當“國旗制法說明”那幾組電碼跳入耳中時,他還是十分欣喜,立馬將其記錄下來,迅速送往了司令部駐地。
司令部機要人員僅用10多分鐘,就將電報全部譯完,內(nèi)容如下:“新華社28日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主席團今日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制法說明如下: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十分之一,環(huán)拱于大星之右……”這便是新中國的第一部國旗制法。
當時的根據(jù)地極其缺乏制作材料,大家遍尋各處,甚至不見一塊黃色布料,這讓大家極為苦惱。然而開國大典當日在海南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意義不言而喻,沒有條件大家便創(chuàng)造條件!黎族、苗族同胞提出:自己染黃布,針縫五角星!
圖片來源:共青團海南省委
大家就地取材找來名叫黃姜的植物,將其搗碎與白布一起浸泡染黃,而后將染好的黃布剪成一顆顆五角星,心靈手巧的婦女再把五角星一針一線地縫在紅布上。就這樣,瓊崖大地上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誕生了。
1949年10月1日,馮白駒將軍召集瓊崖黨政軍干部、戰(zhàn)士以及黎族、苗族同胞1000多人隆重集會,慶祝新中國成立。這面來之不易的五星紅旗在人們的熱切矚目下冉冉升起。同一時刻,無數(shù)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飛揚。
這面紅旗的升起極大鼓舞了瓊崖縱隊的戰(zhàn)士們,他們英勇奔赴前線,積極配合南下解放軍登島作戰(zhàn)。次年,海南島順利解放。
72年來,紅旗漫卷中華大地,神圣的五星紅旗不僅凝聚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變的初心,更傳承著崢嶸歲月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寶貴精神,提醒著后人不能忘卻先輩的革命之志和無畏犧牲。
來源:黨史學習教育
責編:吳 儀
審核:劉 丹
為把學院辦成人民滿意
師生幸福的
高水平高職院校而努力奮斗
知行合一
德技雙馨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yè)學院官方微信
覺得內(nèi)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