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由什么引起的

高中地理
2023/2/7
由于地球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因此太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面。太陽照射的那一面即為白天,另一面為黑夜。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因此白天、黑夜不斷地交替。太陽直射點照射哪個半球,那個半球的白天會更長,因此是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導致了晝夜長短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從春分到夏至:晝逐漸變長夜逐漸變短,此階段晝長夜短,夏至這天晝最長夜最短。從夏至到秋分:夜逐漸變長晝逐漸變短,此階段晝長夜短,秋分這天晝夜等長。從秋分到冬至:夜逐漸變長晝逐漸變短,此階段晝短夜長,冬至這天晝最長夜最短。從冬至到春分:晝逐漸變長夜逐漸變短,此階段晝短夜長,春分這天晝夜等長。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春分指向夏至:春分晝夜長短相等,晝長持續(xù)縮短,至夏至晝最短夜最長。春分南極極開始出現(xiàn)極夜,至夏至極夜范圍擴大至整個南極圈。
夏至指向秋分:晝長持續(xù)增加,至秋分晝夜長短相等。夏至南極極晝范圍開始縮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秋分指向冬至:晝長持續(xù)增加,至冬至晝最長夜最短。秋分南極開始出現(xiàn)極晝,至冬至極晝范圍擴大至整個南極圈。
冬至指向春分:晝長持續(xù)減小,至春分晝夜長短相等。冬至南極極晝范圍開始縮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晝夜長短的變化原因晝夜的長短,視晨昏圈分割緯線的情況而定。一般情形下,緯線被晨昏圈分割成兩部分:位于晝半球的部分叫晝;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晝弧和夜弧的弧長,決定該地的晝長和夜長:弧長15°,折合時間1小時各地的晝夜長短,因晨昏圈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fā)生變化。
地球自轉一周,白天與黑夜循環(huán)一次,形成一個晝夜,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的秋分、春分日外,各地的晝弧與夜弧都不等長,當夜弧大于晝弧時,則夜長晝短。反之亦然,隨著地球的公轉運動,晨昏圈一斜一正地變化,同緯度地區(qū)的晝弧和夜弧也跟著彼此消長,因此導致晝夜長短不斷變化。
地球繞地軸的旋轉運動,叫做地球的自轉。地軸的空間位置基本上是穩(wěn)定的。它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做公轉。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繞日公轉。地球公轉的路線叫做公轉軌道。它是近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兩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