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聯盟2022-2023學年新高三第一次聯合測評語文試題

湖北省高中名校聯盟2022-2023學年新高三第一次聯合測評語文試題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人類的闡釋自始至終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類向往的闡釋目標,也是闡釋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雖然昭示的是闡釋的兩個不同的層級,但都指向一個事實:闡釋是面向公眾的。這意味著闡釋是一種公共性的行為,只有堅守公共性,才能圓人類的闡釋之夢。離開公共性,闡釋不可能,更遑論真理性和澄明性!闡釋本身有它的內在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總體來說極為復雜,不可一概而論,更不好隨意確定。它可能是整個人類的規(guī)則,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區(qū)域或國家、操持不同語言、從事不同專業(yè)研究者的規(guī)則;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溝通、交流之后業(yè)已達成的共同性,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實現意義的澄明。

我們言說政治,政治就是一個公共性問題;我們言說歷史,歷史就是一個公共性問題;我們言說道德、倫理,道德、倫理就是一個公共性問題;我們談論文學、藝術,文學、藝術就是一個公共性問題。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種價值判斷,但它又蘊含著價值判斷。也就是說,公共性包含著真理和謬誤。真理不可能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謬誤也是。當然,這種公共性是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沒有永遠的真理和謬誤,而公共性卻是永遠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闡釋去解惑釋疑,需要公共闡釋去彰顯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闡釋維持著時代的公開、透明,維持著社會的公平、公正,維持著政治的民主、正義,維持著人類的審美判斷。

(摘自李健《共闡釋:作為一種闡釋理論的合法性》)

材料二:

“公共闡釋”也即“闡釋的公共性”,是對文學闡釋行為根本屬性的一種界定。任何一種闡釋行為,都是一種參與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闡釋”才能讓每一個個體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對話。與之相對的,則是“個體闡釋”,也即闡釋的個體性。它強調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性別、民族與生活經歷,對待同一問題的視角與態(tài)度確實存在著諸多差異。但是,如果僅僅將兩者確定為二元對立的概念,顯然是將問題簡單化了。一般來說,“個體闡釋”中會帶有“公共闡釋”的烙印,每一個個體都不是獨立存在于這個世界的;而“公共闡釋”中也會帶有“個體闡釋”的痕跡,如果沒有個體作為基礎,就不會出現闡釋的具體性與交互性。面對如此棘手的“闡釋循環(huán)”,誠如海德格爾所言:“決定性的事情不是從循環(huán)中脫身,而是依照正確的方式進入這個循環(huán)!边@一進入就是一種“介入式”的闡釋行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時,個體也在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視域。這里的他者既指向個體(文學作品、個體讀者),也指向整體(社會歷史環(huán)境),更是要領會到“整體只是源于單個情形的范式展露”。文學闡釋激活了世界、讀者、作者與文本這四個時常被不同的文學理論切割破碎的要素。

文學闡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闡釋”。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學作品,即對文學作品作出闡釋主體的感受、理解與判斷。在具體的文學闡釋過程中,存在著以“個體闡釋”為基礎,并從個人走向社群再到整個人類的一種趨勢。這一過程的每一次完成則意味著“個體闡釋”得到了時空的檢驗而成為“公共闡釋”。

從政治學的角度,我們往往會將“公共性”與“私人性”對立起來談,但是如果轉移到文學領域,“公共性”的問題還有其自身獨特的理論維度。這就是“文學之內”和“文學之外”的問題。正如韋勒克和沃倫所說,“事實上,任何文學史都不會沒有自己的選擇原則,都要做某種分析和評價的工作”。從20世紀西方文論發(fā)展史來看,文論研究的重點出現了一個從“文學之外”轉向“文學之內”,再轉向“文學之外”的過程,即我們通常所描述的從“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讀者中心”的兩度轉向。而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看來,即使是“文學之內”的隱含作者、敘述者和人物及其關系,也是社會歷史的再現或投射,這些均是現實生活在文學世界中的一種藝術化表達。

因此,強調“公共闡釋”或“闡釋的公共性”,應該落腳到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批評的基本點上,即在處理“文學內外”關系上,堅持“文學之外”的關系為主來統(tǒng)攝“文學之內”的關系,重建“隱含作者”“敘述者”與“真實作者”“理想讀者”“真實讀者”以及人物間的社會關系的投射等。只有這樣,我們的文藝批評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社會歷史功能,這也正是強調“公共闡釋”或“闡釋的公共性”的要義之所在。

(摘自曾軍、辛明尚《文學闡釋的公共性及其問題域》)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真理性與澄明性是人類闡釋追求的目標與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個事實:闡釋活動是面向公眾的。

B.公共性之所以能夠包含價值判斷,是因為公共闡釋能夠維持時代與社會的公平正義,有效地發(fā)揮其功能。

C.世界、讀者、作者與文本四個要素被不同的文學理論切割開,文學闡釋用個體性和公共性的交互激活它們。

D.文學闡釋的公共性,應該回歸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批評的基點,以便真正發(fā)揮文學批評應有的社會歷史功能。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論述公共闡釋的理論,文學只是其中一個例證;而材料二論述的主要對象是文學闡釋。

B.材料一大量運用道理論證,作者說理充分,行文邏輯嚴密,具體地闡明了公共闡釋的合法性問題。

C.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爾的話語,證明個體闡釋與公共闡釋之間存在著很強的具體性與交互性。

D.材料二運用辯證思維,清晰界定了“個體闡釋”與“公共闡釋”、“文學之內”與“文學之外”的關系。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董仲舒:“詩無達詁,文無達詮!

B.陶淵明:“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C.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D.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4.對于文學藝術,我們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請結合材料一分析這樣說的理由。

5.請以《紅樓夢》闡釋為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如何進行文學的公共闡釋。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飛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沒有父親,她的父親早早地在戰(zhàn)爭中死去。在她四歲那年她的母親也殞命于狼群。這個年幼的孩子,竟然提著一根折斷的樹枝追打一只受傷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當她滿身血污、氣息奄奄地被炎帝從地上抱起的時候,手還在努力地伸著,眼睛里滿是憤怒。

她成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兒,住進王庭,同時獲得了一個新名字,精衛(wèi)。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過餐后,精衛(wèi)決定去海邊。喝魚羹湯的時候她記起夢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濤翻滾著向她壓下來,雪白的浪花驟然地變成了狼牙!拔业挂纯,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著可恨的狼!”女仆試圖阻攔,畢竟,到海邊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復囑咐過他們一定要看護好精衛(wèi),別讓她磕著碰著……精衛(wèi)拉下臉:“我又不是籠子里的鳥!你們誰也不用告訴!我們現在上路,馬上!”

精衛(wèi)的脾氣不好,想想吧,從那么小就經歷那么多的變故……沒有誰敢忤逆她,她要是發(fā)起火來……

……一陣叮叮當當的忙亂之后,他們出發(fā)了。

他們來到了海上。海風吹拂,海浪洶涌,白色的海鷗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白,我們靠近些!”女仆阻攔: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這么大的風,這么大的浪……

“讓開!”精衛(wèi)脫下靴子,徑直朝海邊走去,海風忽然變小,海浪也安靜了許多。精衛(wèi)踩在沙子上。翻滾的烏云在她頭上聚集。精衛(wèi)朝著遠處的一大團海浪跑過去!靶」,別,不要!”女仆在岸邊呼喊!澳銈儾挥霉埽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變小變得平靜,只有海鷗和海燕的叫聲尖銳,它們跳著奇怪的舞蹈!靶」鳎灰偻锩孀呃!太危險啦!”侍衛(wèi)長沖著精衛(wèi)的背影大喊。“不用你們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遠處,它們洶涌翻滾,幾乎要和壓低的烏云粘在一起了。海鷗們、海燕們像離弦的箭,它們插入到云層然后急速地墜落,即使離得那么遠,女仆和侍衛(wèi)們也能聽得見這些水鳥骨頭碎裂的聲音!扒笄竽憷,小公主,千萬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龍王已經退了三次,他絕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樣!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嬌慣最縱容的女兒!哼,在夢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著狼牙!你們說,他是不是覺得我軟弱可欺?難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嗎?”

精衛(wèi)昂著頭,一步一步,朝著迎面的巨浪走過去。

……得到消息的炎帝急忙趕往海邊。他見到的是女兒精衛(wèi)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體,以及沖至沙灘上的狼牙項鏈。傍晚時分。炎帝命人向龍王獻祭。深夜,炎帝的營帳里多了一個赤發(fā)赤須的人,那個人自稱是龍王,此處的海神。

他告訴炎帝,他可以歸還炎帝這個女兒。他說,當海水淹沒了精衛(wèi),他趕在死神到來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護了她。“但我怕把她還給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饒,那樣我的龍宮就會永無寧日!毖椎巯螨埻踔虑,說自己平日里實在繁忙而很少關心和關注這個孩子,讓她有些嬌慣任性,不合群。無論她做了什么做錯了多少,他這個名義上的父親都應當有更多的承擔!澳判模襾韯袼辉S與您為敵!薄昂冒伞,龍王點頭,“如果你能勸得住她,我會在明天把她完整地還給你。如果你勸不住,我只能……”龍王沒有再說下去,而是朝著炎帝揮了揮手。

“父親!”紅著眼珠的精衛(wèi)出現在炎帝面前,“馬上去調您的兵馬!龍王實在欺人,我們必須給他點顏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這樣……”

“父親,難道連你也不肯幫我嗎?就任憑他這樣欺侮你的女兒?”“孩子,不是,你先聽我說……”

“父親!如果你不肯幫我,我為什么要聽?難道,你寧可相信他也不肯體諒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親生女兒……”

炎帝和精衛(wèi)不斷地爭執(zhí),越爭執(zhí),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這些年,我收養(yǎng)了你卻沒把你帶在身邊,沒能好好地教你,我……”“父親,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為我做點什么的話,那就發(fā)兵,我一定要報仇,要掀掉他的龍鱗!你知道,這些天他把我關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保護你……”

“我不需要這樣的保護!”精衛(wèi)的眼睛變得赤紅,“我不會放過水里面的任何一種活著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氣,我就不會放棄復仇,哪怕,哪怕……”精衛(wèi)忽然扭過頭去,“哪怕我重新成為孤兒!”

——你都看見了吧。赤發(fā)赤須的那個人重新出現在營帳里。我想,我們都沒有辦法讓她改變秉性,她的固執(zhí)遠比石頭更為堅硬。

第二日早晨,炎帝從悠長悲傷的夢中醒來,他發(fā)現,營帳的燭臺上多了一顆亮晶晶的、櫻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軟,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帝叫來侍衛(wèi),把他帶到存放精衛(wèi)尸體的營帳中。精衛(wèi)的臉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蒼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夢見的那樣,掰開精衛(wèi)緊緊閉著的嘴、生硬咬著的牙,將那枚珠子放進她口中。

只見,剛才還在的精衛(wèi)不見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它一從里面鉆出來,就尖叫著從營帳的門簾處急速地飛了出去……

(選自李浩《飛翔的故事集》,有刪改)

[注]李浩,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他在傳統(tǒng)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賦予生命的更大空間,在奇詭的轉折中,詮釋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寫作可能性。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精衛(wèi)從小無父無母,特別是四歲時母親葬身狼群,這一悲劇使她對狼充滿仇恨,從而引發(fā)了這個復仇的故事。

B.炎帝十分愛護精衛(wèi)這個養(yǎng)女,平時極盡呵護,即便精衛(wèi)不聽勸阻,他也自責內疚,認為自己對女兒照顧不周。

C.文中多用對比,如精衛(wèi)的弱小與對老狼的憤怒、精衛(wèi)的進逼和海浪的退讓、精衛(wèi)的堅持己見和炎帝的耐心勸說。

D.“只要有一口氣,我就不會放棄復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為孤兒!”從這里可見精衛(wèi)的義無反顧。

7.關于文中精衛(wèi)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海浪一再后退,烏云、海鷗與海燕的反復出現暗示潛在危險在不斷地積聚增大。

B.面對女仆、侍衛(wèi)們的呼喊,精衛(wèi)說“我不是籠中的鳥”,張揚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題。

C.精衛(wèi)三次逼退海浪,實際是海龍王在一再退讓,這為后文海龍王保護精衛(wèi)埋下了伏筆。

D.“海浪里的狼牙”這個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現,既串聯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8.小說以精衛(wèi)化鳥作為結尾,刪除了《山海經》中精衛(wèi)鳥銜石填海部分。這樣處理有什么效果?請簡要分析。

9.著名作家博爾赫斯說“強大的虛構產生真實”。本文是如何處理虛構和真實的關系的?試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王令向壽輔行。甘茂至魏,謂向壽曰:“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鲁,盡以為子功!毕驂蹥w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為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而攻之,難矣。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椬匀。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淠干锌椬匀粢。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淠笐郑惰逃鈮Χ。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蓖踉唬骸肮讶瞬宦犚,請與子盟!庇谑桥c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復使甘茂攻之。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左成謂甘茂曰:“公內攻于樗里疾、公孫衍,而外與韓倗為怨,今公用兵無功,公必窮矣!惫ヒ岁,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壽對曰:“公不論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羈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陽而不拔,公孫衍、樗里疾挫我于內,而公中【注】以韓窮我于外,是無茂之日已!請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陽之郭為墓!庇谑浅鏊浇鹨砸婀p。明日鼓之,宜陽拔。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注】公中:即韓相公仲倗,“中”通“仲”。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B.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C.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D.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羈旅”,意為長期寄居他鄉(xiāng),在文中指甘茂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秦國做官。

B.“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締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結盟具有較強的約束力。

C.“今公用兵無功,公必窮矣”與《屈原列傳》中“人窮則反本”的“窮”含義不同。

D.“三鼓”,文中指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起鼓舞士氣的作用,是春秋戰(zhàn)國時的軍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覬覦周王室,與《過秦論》中所說惠文、武、昭襄“東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證。

B.甘茂認為宜陽雖然名義上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實力雄厚,何況秦王要跋涉千里去進攻,要攻占宜陽實屬不易。

C.宜陽久攻不下,而且樗里疾、公孫衍二人意見不一,爭論不休,導致武王對戰(zhàn)爭勝利信心不足,準備停止進攻。

D.進攻宜陽時,秦國士兵士氣低落,屬下左成勸告甘茂要振作建功,向壽則建議甘茂研究軍事和兵法,避免陷入困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

(2)甘茂對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币蛳て鸨,復使甘茂攻之。

14.甘茂在幫助秦國的過程中遭遇多種困難,他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呢?請簡要概括。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日三首

秦觀

其一

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其二

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前兩句由霜寒二字領起,不需點出“秋”字,而題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兩句寫碾茶烹茗、課兒讀書兩件家庭瑣事,自有閑適情趣。

C.兩詩都寫秋日,時間都在秋夜,而地點有別:一為舟中,一在家里。

D.兩詩寫的都是瑣細的生活題材,但觀察都細致入微,語言清新動人。

16.兩首詩都體現了“動靜結合”的特點,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諫太宗十思疏》首段闡明此次進諫是針對君王執(zhí)政出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

(2)古人迎客熱情,待客周到。杜甫《客至》中體現熱情迎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用駿馬寄托作者的情懷,唐詩宋詞中常常閃現駿馬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

六、簡答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無論是詩史之詩,都是①新世界詩,都有一條紅線貫注其中:反帝愛國、變法圖強。你被詩界譽為詩歌革命的旗手,不僅在于一新詩風,拋棄了煩瑣的形式;更在于為詩歌賦予了嶄新的思想內容。與其說你是以詩推動詩歌革命,毋寧說你是以詩為炬火,引領時代前行的腳步。你的詩是近代新派詩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壇頂流。因為你的存在,詩界革命的旗幟才能迎風招展,中國近代文學史才會花團錦簇,你也當仁不讓②地被梁啟超譽為“近世詩界三杰”之首。

你不以詩為榮,詩卻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樂在字里行間不時顯現,你變得鮮活、生動、立體而飽滿。我們不但可以看清你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撫摸你的每一根白發(fā),還可以順著詩句走進你寬闊的心海。你像一位漁人,駕著用心血筑成的詩之舟,引領我們去穿越人生的風浪與綺麗。你的悲憤瘦如秋風,把一路感悟堆積在我們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螢,不時點亮海上迷人的風景。

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黃遵憲郁郁而終。他的名字書寫③在了歷史的紀念碑上。

18.文中①②③處劃橫線的詞語運用有誤,請修改。

19.文中主要運用第二人稱“你”來表達,為什么還要用第一人稱“我們”?請結合畫波浪線的語句,分析其原因。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善于化無形為有形,這一表達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七、選擇 簡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目前,中國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問題,睡不著、睡不好、睡不醒、不想睡……晚上熬夜似乎已成為公眾生活的常態(tài)。調查顯示,接近半數以上人群經常熬夜,每周有4天及以上晚于23點入睡,而在熬夜的原因中,①:一方面,時間大多被手機屏幕霸占,主動或被動地選擇娛樂來消磨時間;另一方面,迫于高強度的職場壓力,熬夜工作。

熬夜帶來的健康問題也讓很多人惴惴不安。大家的擔憂既有“內在”方面,如免疫力下降、三高、猝死等;②,如脫發(fā)、皮膚變差、衰老和肥胖等。熬夜導致的健康損傷中,猝死、“三高”及心律加快等問題均與心臟問題相關,熬夜人群中45.3%的人擔心會傷害心臟。

健康的“健”,本義是強壯有力,也暗喻著律動。律,既是自然規(guī)律、生物節(jié)律,也包括③;我們應倡導全民規(guī)律作息、不熬夜的輕松哲學,不斷喚醒和提升全社會對于睡眠健康的重視。

21.以下四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晚上熬夜似乎已成為公眾生活的常態(tài)。

B.調查顯示,接近半數以上人群經常熬夜。

C.猝死、“三高”及心律加快等問題均與心臟問題相關。

D.不斷喚醒和提升全社會對于睡眠健康的重視。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八、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希臘對門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風、采光或圍閉效果,而中國古代建筑還重視屋內屋外空間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換,往往是實用與審美兼而有之,比如園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為了充分顯示環(huán)境之美而設計的。中國飲食烹飪也講究滋味之外的藝術,注重食名優(yōu)美、食器精美、環(huán)境雅致,將物質享用與精神追求統(tǒng)一起來。

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B

2.C

3.B

4.①民族的文藝具有時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闡釋對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獲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認可;

②作為文學藝術,闡釋文藝的規(guī)則與標準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標準與世界的標準可以相通。

5.①首先面對文學作品本身,作出主體的闡釋;讀《紅樓夢》,每個個體都應從中讀出自己的人生領悟;

②堅持“文學之外”統(tǒng)攝“文學之內”的立場,認識《紅樓夢》中各種虛實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當時封建末世社會特點的反映。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之所以……,是因為……”錯誤,選項顛倒了因果。原文說“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種價值判斷,但它又蘊含著價值判斷!T谝欢ǔ潭壬,公共闡釋維持著時代的公開、透明,維持著社會的公平、公正,維持著政治的民主、正義,維持著人類的審美判斷”,由此可知,正是因為“公共性”包含“價值判斷”,所以能夠“維持時代與社會的公平正義”!熬S持時代與社會的公平正義”是公共闡釋的意義,而非“公共性能夠包含價值判斷”的原因。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證明個體闡釋與公共闡釋之間存在著很強的具體性與交互性”錯誤,對論證目的解說錯誤。引用海德格爾的話語是為了指出進入“闡釋循環(huán)”的方式,“闡釋的具體性與交互性”是個體為基礎的闡釋的特點。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中心觀點是“公共闡釋是文學闡釋的根本屬性”。

A.“詩無達詁,文無達詮”強調詩歌和文章沒有通順明白的注解和詮釋。因為語言文字的時效性,當代的人在讀古代的典籍和作品或者方言的時候,需要對其進行翻譯和解釋,但注解因人的理解和水平差異,往往很難達到與原著絲毫無差。此句強調的是“個體闡釋”。

B.“共欣賞”“相與析”包含了公共闡釋的意義。

C.“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歌應該為現實而創(chuàng)作。此句強調“時事”“現實”的重要性,與“公共闡釋”無關。

D.“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強調個體感受,屬于“個體闡釋”。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人類的闡釋自始至終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類向往的闡釋目標,也是闡釋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雖然昭示的是闡釋的兩個不同的層級,但都指向一個事實:闡釋是面向公眾的”,民族的文藝雖然具有時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闡釋對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獲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認可;

“我們談論文學、藝術,文學、藝術就是一個公共性問題”“闡釋本身有它的內在規(guī)則,……可能是整個人類的規(guī)則,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區(qū)域或國家、操持不同語言、從事不同專業(yè)研究者的規(guī)則;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溝通、交流之后業(yè)已達成的共同性”,作為文學藝術,闡釋文藝的規(guī)則與標準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標準與世界的標準可以相通。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文學闡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闡釋’。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學作品,即對文學作品作出闡釋主體的感受、理解與判斷”“在具體的文學闡釋過程中,存在著以‘個體闡釋’為基礎,并從個人走向社群再到整個人類的一種趨勢。這一過程的每一次完成則意味著‘個體闡釋’得到了時空的檢驗而成為‘公共闡釋’”,首先面對文學作品本身,作出主體的闡釋;讀《紅樓夢》,每個個體都應從中讀出自己的人生領悟。

“文論研究的重點出現了一個從‘文學之外’轉向‘文學之內’,再轉向‘文學之外’的過程,即我們通常所描述的從‘作者中心’向‘文體中心’再向‘讀者中心’的兩度轉向”“即使是‘文學之內’的隱含作者、敘述者和人物及其關系,也是社會歷史的再現或投射,這些均是現實生活在文學世界中的一種藝術化表達”,堅持“文學之外”統(tǒng)攝“文學之內”的立場,認識《紅樓夢》中各種虛實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當時封建末世社會特點的反映。

6.D

7.B

8.①主題更加集中。精衛(wèi)化鳥的細節(jié)突出了精衛(wèi)嬌縱任性、蠻橫偏執(zhí)的個性,給人成長的思考,而“銜石填海”部分表現了精衛(wèi)不畏艱難,敢于斗爭的執(zhí)著精神。

②形象更加鮮明。結尾展現“鮮血一樣顏色”,“尖叫著”“急速地飛了出去”等細節(jié),突出了她的一心復仇的執(zhí)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劇性色彩。

增強藝術感染力。從藝術效果上來說,故事定格在精衛(wèi)化鳥急速飛出的畫面,用省略號替代確定的結局,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9.①這篇小說改編自神話,情節(jié)超越現實生活,如炎帝和龍王的形象,退海、化鳥等情節(ji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虛構的特點。

②小說的情節(jié)和主題展現有藝術真實性。小說細節(jié)真實,情節(jié)合理;精衛(wèi)自我膨脹的成長悲劇,也是溺愛、遷就的教育悲劇,悲劇具有必然性。

③現實生活中有精衛(wèi)這樣的年輕人,也存在養(yǎng)成他們的品性弱點的社會土壤。小說對神話故事的“再虛構”隱射了現代社會青年教育成長存在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

D.“從這里可見精衛(wèi)的義無反顧”錯誤,這句話表現了精衛(wèi)不通情理、自以為是、蠻橫固執(zhí)的性格。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句子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B.“張揚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題”錯誤,精衛(wèi)說的“我不是籠中的鳥”表現了她的個性,但這句話不能展現文章的主題。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結尾段作用的能力。

分析小說結尾段的作用需要從主旨、人物、讀者效果等方面考慮。

由前文和“只見,剛才還在的精衛(wèi)不見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它一從里面鉆出來,就尖叫著從營帳的門簾處急速地飛了出去……”可知,炎帝勸告精衛(wèi)不要再去找龍王麻煩,龍王也想化干戈為玉帛,但是精衛(wèi)“固執(zhí)遠比石頭更為堅硬”,結尾段描寫精衛(wèi)尖叫著沖出去,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格,給人成長的思考,可見小說結尾更突出了小說的主題。

人物形象上,前文寫“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樣!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嬌慣最縱容的女兒”“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等可以看出精衛(wèi)的任性蠻橫,結尾段寫死后變?yōu)榫l(wèi)鳥的精衛(wèi)依然如此,突出了她的一心復仇的執(zhí)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劇性色彩。

讀者效果上,“它一從里面鉆出來,就尖叫著從營帳的門簾處急速地飛了出去……”用省略號替代確定的結局,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讓讀者想象精衛(wèi)鳥將去做什么,結果如何。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評價小說特色的能力。

題干的關鍵詞是“如何處理虛構和真實的關系”,需要分析小說哪里是虛構,哪里是真實,然后再分析文本是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的。

虛構,由小說內容可知,小說改編自《山海經》中的“精衛(wèi)填!边@一神話傳說,小說中炎帝、龍王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小說中“精衛(wèi)脫下靴子,徑直朝海邊走去,海風忽然變小,海浪也安靜了許多”“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變小變得平靜,只有海鷗和海燕的叫聲尖銳,它們跳著奇怪的舞蹈”“海浪又一次退后,遠處,它們洶涌翻滾,幾乎要和壓低的烏云粘在一起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等情節(jié)同樣超越了現實生活,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虛構的特點。

真實,就細節(jié)而言,小說記敘描寫精衛(wèi)因為受到炎帝的疼愛而嬌縱任性、蠻橫偏執(zhí),以至于想要讓海浪后退,固執(zhí)復仇,這些情節(jié)和細節(jié)與現實生活中的溺愛教育相吻合,體現了情節(jié)和主旨的真實。

結合生活分析,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無法無天,刁蠻固執(zhí)。由此可見小說來源于真是的現實生活,又通過虛構的情節(jié)、故事、人物等映射現實生活,指出現實社會存在的教育成長等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10.C

11.C

12.C

13.(1)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但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韓國!碑斒鲁芍,把一切功勞全歸于您。

(2)甘茂回答武王說:“息壤的盟誓就擺在那里!”武王也說:“是啊!”于是調動全部兵力,又讓甘茂繼續(xù)進攻。

14.(1)制定聯魏攻韓的計策,為秦國獲取利益。(2)審時度勢,制定盟約,防止秦武王反悔。(3)頂住壓力,重賞士兵,振奮士氣,攻取宜陽。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親相信曾參那樣,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會像曾參的母親那樣扔掉梭子逃跑的。

句中“臣”作“信”的賓語,兩者構成動賓結構,不可斷開,排除AD。

“疑臣者”做句子的主語,與后文“不適三人”構成主謂關系,不可斷開,排除B。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及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C.“公必窮矣”與《屈原列傳》中“人窮則反本”的“窮”含義相同,指在困頓的處境中!肮馗F矣”句意:就會走投無路了!叭烁F則反本”句意: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源。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而且樗里疾、公孫衍二人意見不一,爭論不休”說法錯誤。從文中第二段“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聽之”可知,宜陽久攻不下,而樗里疾、公孫衍二人意見一致,反對甘茂攻打宜陽,秦王想要聽從他們的意見。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聽”,同意;“然”,但;“以為”,把……作為。

(2)“對”,回答;“悉”,全部,都;“復”,又。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從“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笨芍,在秦王打算攻擊韓國時,甘茂制定聯魏攻韓的計策,為秦國獲取利益。

從“于是與之盟于息壤”可知,甘茂怕秦王反悔,舉出曾子例子,從而讓秦王與自己盟誓,防止秦武王反悔。

從“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賞”可知,在最初遭到韓軍的堅決抵抗后,甘茂沒有退縮,而是頂住壓力,將自己的私財加入公賞中,重賞士兵,振奮士氣,攻取宜陽。

參考譯文:

秦武王對甘茂說:“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來窺視周王朝的統(tǒng)治,我死后就可以永垂不朽了!备拭f:“我要求出使魏國,與他們相約共同攻打韓國。”于是,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甘茂來到魏國,便對向壽說:“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但希望大王暫時不要進攻韓國!鲁芍螅岩磺泄谌珰w于您。”向壽回到秦國,把這話告訴了武王,武王便在秦邑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問他為什么暫時不進攻韓國?甘茂回答說:“宜陽是韓國的大縣,上黨和南陽兩郡間的財富都聚積在這里,它名義上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現在大王穿越重重險阻,要跋涉千里去進攻韓國,實在太難了啊!如今我是個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疾和公孫衍二人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來同我爭議攻韓的得失,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從前,曾子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說:‘曾子殺了人!拥哪赣H仍然照樣織布。又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子殺了人!拥哪赣H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墻,倉皇逃跑了。像曾參這樣賢德的人,而曾參的母親又對他那樣信任,可是三個人懷疑他,就使曾參的母親不能信任他,F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親相信曾參那樣,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會像曾參的母親那樣扔掉梭子逃跑的!蔽渫跽f:“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訂立盟約吧!庇谑俏渫鹾透拭谙⑷烙喠⒚思s。

后來甘茂攻打宜陽,五個月還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孫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議論進攻宜陽不恰當,武王打算聽信他們的意見了,因而特別召回甘茂,把情況告訴他。甘茂對武王說:“息壤的盟誓就擺在那里!”武王也說:“是!”于是調動全部兵力,支持甘茂繼續(xù)進攻。宜陽沒有攻下,秦兵已死傷甚眾,甘茂準備停戰(zhàn)。楚人左成對甘茂說:“您在國內受到樗里疾、公孫衍二人的攻擊,在國外又與韓倗結怨,如果您不能建立戰(zhàn)功,就會走投無路了!备拭ゴ蝽n國的宜陽,連續(xù)三次擂鼓進軍,但士兵仍然不前進。秦國右將軍向壽說:“您如果不研究軍事和兵法,就會陷入絕大的困境!备拭f:“我是一個寄居在秦國而現在當上了秦國左丞相的人,F在宜陽攻不下,在國內又有公孫衍、樗里疾百般阻撓,國外有韓倗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這是我的末日到了!明天讓我再擊鼓進軍,如果還攻不下來,就把宜陽城郊作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錢來加在公家的賞金里。第二天擊鼓進軍,宜陽便被攻下了。

15.C

16.①第一首詩主要以聲響之動襯托環(huán)境幽寂。詩人先勾勒有星無月的秋江夜景,接著妙用“疑”“忽”,意外發(fā)現水草深處有人家,借人家笑語的聲響效果,襯托夜色的寧靜;②第二首詩主要以生活場景之動襯托逸趣閑情。詩人先寫碾茶烹茗、課兒讀書之動,表現家庭閑適情趣,接著寫在風停樹靜之時觀賞小蟲對吐秋絲,更顯詩人心境之恬淡。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語言的能力。

C.“時間都在秋夜”錯誤,兩詩時間前詩是夜間,后詩是白晝。注意“月團”是茶餅名,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蟲相對吐秋絲”,也能佐證此為白晝所見。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手法的能力。

第一首詩,以聲襯靜,“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描寫秋夜霜落,邗溝的水清澈無比,天上寒星倒映水中,在船旁明亮地閃爍。這是靜態(tài)描寫,描繪了一幅秋江夜景圖!拜云焉钐幰蔁o地,忽有人家笑語聲”描寫菰蒲深處突然傳來人家笑語聲聲,這是動態(tài)描寫。通過菰蒲深處的“笑語聲”側面烘托了夜的寂靜。

第二首詩,“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描寫生活場景,碾好的月團用茶碗泡著,喝完后,讓孩子背誦楚辭。“新碾”“飲罷”“呼兒”等都是動態(tài)描寫,通過生活中的動態(tài)場景表現家庭生活的閑適!帮L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描寫小軒風停,落葉不在,青蟲默默,對吐秋絲,是靜態(tài)描寫,更顯詩人心境之恬淡。

17.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或: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戒”“緣”“蓬”“戈”“霹靂”。

18.①還是②當之無愧③鐫刻

19.①以“我們”后輩的感受,側面烘托了“你”作為先驅者引領者為時代進步、國家圖強的辛勞付出;②第一人稱“我們”,更能直接表達對“你”的敬意,有利于帶入讀者共情;③如單用第二人稱“你”,行文難免單調呆板,不如多種人稱結合富有變化感。

20.①“悲憤”“思考”本是無形,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它們比作“秋風”,“夏日流螢”,或真實可感威視覺可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你”的心路特點以及對“我們”的引領作用。

②“感悟”“思考”本是無形,作者運用“瘦、堆積、點亮”等形容詞與動詞,將描寫對象有形化,更富形象感與感染力。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

第一處,都是,完全是或者表示全部包括在內。前文關聯詞是“無論是”,后文有“都”與之呼應,此處應用“還是”,這樣“詩史之詩”“新世界詩”與后文“都有一條紅線貫注其中”構成條件關系。

第二處,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情,積極主動地擔當起來,毫不推辭。語境形容“你”“被梁啟超譽為‘近世詩界三杰’之首”是完全當得起的,因此用“當之無愧”。當之無愧:擔得起某種榮譽或某個職務,無須感到慚愧。

第三處,書寫,用筆寫,抄寫。語境形容將名字寫在“歷史的紀念碑上”,應用“鐫刻”。鐫刻:雕刻。

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人稱用法和作用的能力。

“我們不但可以看清你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撫摸你的每一根白發(fā),還可以順著詩句走進你寬闊的心!北磉_“我”和大家對“你”的感受,用“我們”代指所有后輩,“看清你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撫摸你的每一根白發(fā)”表達了“我們”后輩的敬意,從而側面烘托“你”作為先驅者引領者為時代進步、國家圖強的辛勞付出。

“我們”是第一人稱,便于直接抒情,也更有利于將讀者帶入特定的氛圍,引起讀者的共情。

“你”“我們”人稱不斷變化,綜合使用,避免了行文的單調,使行文富有變化。

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修辭手法的能力。

“你的悲憤瘦如秋風,把一路感悟堆積在我們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螢,不時點亮海上迷人的風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的“悲憤”“思考”比作“秋風”“流螢”,以物擬物,使無形的心理感受成為視覺可見的、真是可感的事物,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表達“你”的心理感受,以及“你”對“我們”的影響、引領。

“悲憤”“瘦如秋風”,“感悟”“堆積在我們心里”運用形容詞“瘦”“堆積”描繪“悲憤”“感悟”,寫出感悟之深重;“思考”就像一點螢火,但是“點亮海上迷人的風景”,生動地寫出“你”的思考。

21.C

22.①玩手機和工作是兩大頑疾;②也有“外在”方面;③規(guī)律作息的生活自律。

【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A.“晚上熬夜”,重復贅余,刪掉“晚上”。

B.“接近”的后面應該跟確數,而不是約數“半數以上”,可刪掉“接近”。

D.“喚醒”的是人,“提升”的是水平,而不應是“重視”,動賓搭配不當。

故選C。

22.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處,由“:”可知,空缺處是下文兩方面的總起,可以從后文捕捉到“玩手機”和“工作”的關鍵信息,因此填寫“玩手機和工作是兩大頑疾”一類的句子。

第二處,前后兩句是分號,為并列關系,前文說“大家的擔憂既有‘內’在方面”,呼應前文,可以推斷出“外在”這一信息,因此填寫“也有‘外在’方面”一類的句子。

第三處,“瞻前”可以推知所填內容與自然節(jié)律相對應,“顧后”可以發(fā)現“規(guī)律作息”這一要點,因此填寫“規(guī)律作息的生活自律”一類的句子。

23.例文:

要面包,更要水仙花

勒內托姆曾與兩位古人類學家討論古人為何要保存火種。兩位古人類學家說是為了取暖御寒,獲得鮮美的肉食。勒內卻給出了另外一種答案:為了欣賞燦爛的火光。

同一個問題卻有兩種不同境界的回答。古人類學家研究古人類多年,腦中充斥著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他們嚴謹科學,得到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類的答案;而勒內卻與這兩位常年浸泡在理想主義和實用主義,忘記了“美”的古人類學家不同,他身為著名數學家,擁有一顆理性之心的同時,卻同時擁有一顆詩意的靈魂,擁有發(fā)現美的眼睛。

兩種回答兩種心態(tài),背后折射出的卻是實用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差別。實用主義注重人的物質生活,注重使生活要素有機組合以便利人民生活;浪漫主義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注重以美的要素充實人們的心靈。實用與浪漫,物質與精神,兩對矛盾,鮮明對立。

究竟哪一種更好更優(yōu)呢?實用主義可以改變人們的物質生活。沒有實用主義,哪有生產工具的進步,新航路的開辟,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哪有如今便利的交通,發(fā)達的互聯網,先進的航空航天?人類哪能從原始狀態(tài)發(fā)展成為今天這般模樣?而浪漫主義可以充實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沒有浪漫主義,我們哪能閱讀那么多精奇夢幻的故事,哪能看見那么多神奇美妙的繪畫,聽見那么多震人魂魄的音樂?由此可見,二者雖是對立,但我們不能缺失其中任何一方。二者在這方面是統(tǒng)一的,共同改變了人類,發(fā)展的人類。

然而現實往往是,人們更多注重物質富足,卻輕視了靈魂陶冶。有些家長認為厚重的文學書籍無用浪漫,浪費時間,不如買教輔;有些房主在布置房間時以為花草盆栽、繪畫擺設無用,不如多買幾張桌椅,幾個電器;有些城市認為綠地森林無用,不如多建幾棟工廠,發(fā)展經濟、從個人生活到社會生態(tài),實用主義似乎獨占鰲頭。

非也,我們不能這樣生活。我們要財富,要便利,要富足,我們也應該要鮮花,要鳥鳴,要美好心靈。我們也許能夠這般生活:放下課本習題,走進經典名著中人物的悲歡生活;停下忙碌腳步,去瀏覽世界各地,探訪江河湖海。我們的城市可以有高樓大廈,也要有鳥語鳴唱,綠意蔥蘢。我們要有創(chuàng)造富足生活的理想,更要記得詩和遠方。

有哲人曾言:“我寧愿不要賴以生存的面包,也要一株芳香馥郁的水仙!蔽艺J為,面包是生活所需,當然要;而那嬌麗的水仙,我更當要。要面包,更應要水仙。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邁開腳步,頭頂星光,永恒美好前程和未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的材料作文題。

材料以中國建筑文化、飲食文化為載體,間以東西文化對比,啟示考生探討“實用與審美”“物質與精神”的多元關系。

“實用與審美”“物質與精神”就像是“面包與水仙花”的關系,人既需要面包填飽肚子,也需要水仙花愉悅心情,也就是說,對于人來講物質與精神都是不能缺少的,少了物質人不能生存,少了精神人不能脫離低級趣味。海德格爾曾說,“人,詩意地棲居”,“棲居”是物質,而“詩意”是精神!皩嵱门c審美”也是相同的道理,人需要追求實用,但是人不能只是追求實用,也需要有審美追求,這樣的生活才更有滋味。

考生可以從題目出發(fā),向個人修養(yǎng)、文化建設、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等層面拓展。文題也在引導學生思考文化特點與文化建設、文化風格與文化自信等之間的關系。文章重點應在辨析實用與審美的辯證關系,展現思維水平。

在寫作時,不能一味否定“物質”或“實用”,因為這是基礎,應該在肯定這個基礎之后,再進一步闡述,指出“精神”或“審美”的重要性,從辯證的角度對這個話題進行論述,這樣更嚴密。

立意:

1.文質相濟,內外相兼。

2.實用之效成于外,尚美之用盈于中。

3,物質與精神兼具。

湖北省高中名校聯盟2022-2023學年新高三第一次聯合測評語文試題

下載Word文檔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載Word文檔

帶你看藝考
藝考信息時光機

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

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
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校考
2025藝考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2024/11/30

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紝I(yè)名單

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紝I(yè)名單
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校考專業(yè)名單2024/11/30

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

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
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
2025藝考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4/11/30

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4/11/30

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

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
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
2025藝考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4/11/30

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4/11/29

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

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校考
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
2025藝考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校考2024/11/29

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

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
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
2025藝考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2024/11/29

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大幅上漲20%

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大幅上漲20%
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大幅上漲20%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大幅上漲20%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大幅上漲20%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大幅上漲20%
2025藝考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大幅上漲20%2024/11/29

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校考

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
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校考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
2025藝考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校考2024/11/29

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校考

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
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
2025藝考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4/11/29

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紝I(yè)名單2024/11/29

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2025藝考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2024/11/29

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

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
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
2025藝考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2024/11/29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校考專業(yè)名單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校考專業(yè)名單2024/11/29

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4/11/29
沒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藝考內容吧

藝考熱搜

藝考數據
藝考資源站

  • 藝考分數線
  • 藝考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