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導:情感類考場作文的寫作(2)

中考作文指導
2012/3/19
人物的情感往往要通過言語、動作、肖像、心理等來進行表現(xiàn),我們不對事件詳細地記敘,不對人物進行入微地刻畫,是無法寫出人物的情感的。那種對材料貪多求全的寫法,只會造成內容平淡、主旨分散。在寫作中考作文《謝謝您,老師》時,有些同學既寫老師對自己學習上、生活上的關心,又寫思想上受到的教育,還寫老師帶病堅持上課。表面上看似乎內容充實,其實每一件事都只是浮光掠影,根本無法展示人物之間的情感。 四、 胡編亂造,情感造作 作文貴在情真,只有真摯的情感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為情感類話題作文在這方面的要求與一般作文有所區(qū)別,題目中一般都有“敘說真實故事”或“寫出真情實感”之類的要求。一些同學不從生活中去仔細地思考,細心地回憶,選取最讓自己感動的事情來展開,卻隨意胡編亂造,出現(xiàn)了內容虛假、矯情橫生的局面。這類作文最讓閱卷老師頭痛,評分也往往偏低。如一位農村考生在《我的新發(fā)現(xiàn)》一文中說:八十歲的爺爺天天去健身房健身,七十歲的文盲奶奶,為了跟上時代興致勃勃地去學外語,還能與外國人對話。這樣的內容顯然失實。
看來,如何掌握技巧,突破情感類話題作文的寫作,是一個應該引起同學們重視的問題。要讓文章達到事事述親歷、句(轉載自第一范文網http://www.網址未加載,請保留此標記。)句訴衷腸的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 材料求獨特,情感出新意
真實的材料是寫好情感類文章的基礎。對中學生來說,真情的抒發(fā)首先應該建立在敘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親人、朋友、老師等身上。當然,讓我們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也許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獨辟蹊徑,從眾多的材料中把獨特的內容寫進自己的文章。如 寫《家里的故事》時,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飯、洗衣這一類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寫作水平較好的同學恐怕也難以寫出二類文章。倘若我們從下面這些方面下功夫的話,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學以《家庭“一把手”之爭》為題,寫的是媽媽不服爸爸這位家庭“一把手”,決定一顯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種濃濃的家庭氛圍,也有一種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醉酒的爸爸》講述的是爸爸當上干部之后的變化,作者把這種變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來展現(xiàn),既新穎又深刻。這樣的文章,一般可以評為二類文,語言、結構較好的話,完全可以評為一類文!都彝ブ畱(zhàn)》、《家丑外揚》、《為笑苦惱》、《小弟出丑》、《媽媽比較笨》、《老師認錯》等都是考場上涌現(xiàn)出來的佳作。
二、角度求小巧,情感見真摯
攝像時,角度選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選取的角度越小,則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細微之處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我們所說的“于細微處見真情”就是這個道理。角度為何還要“巧”呢?因為一個題材,可供立意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個角度都能寫好文章,只有選取最能撥動讀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讓人心頭一亮,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如一位同學在《一碗面條》一文中,講述的是媽媽生病時照樣給我準備一碗面條的故事,作者透過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寫出了一份感人的母愛;《一根紅頭繩》講述的則是自己在家庭貧困時,老師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紅頭繩作為禮物的故事,作者通過小小的紅頭繩,寫出了一份讓人感動的師生之情。這些考場作文,選取的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角度小巧,于細微之處寫出了真情。像《感動一瞬間》、《難忘那一聲“謝謝”》、《一張紙條引出的故事》等文章都具有這一特點。
三、情節(jié)求曲折,情感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