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傳序》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古詩
2024-6-25 10:21:42 文/俞梓軒 圖/董梓涵
全文
《伶官傳序》
嗚乎!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嘗矣,聞圣人之論道也: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不誠哉?
古之人有言曰:“盛者必衰,實之至也!惫士少F者,未有不亡者也。
后唐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因其智勇也;而其所以失之者,亦以其智勇也。
莊宗而有天下,奈何不事修德,而以驕矜亡之哉?
嗚乎!在彼此者,豈異人哉?乃天下之至理也。
注釋
- 嗚乎:感嘆詞,相當(dāng)于“唉”。
- 盛衰:指國家或事業(yè)的興盛與衰敗。
- 天命:指上天的旨意或命運。
- 人事:指人力或人事。
- 嘗:曾經(jīng)。
- 禍患:災(zāi)禍與禍患。
- 忽微:細微的地方。
- 智勇:智慧和勇氣。
- 所溺:所沉溺的事物。
- 盛者必衰:興盛的事物必然會走向衰敗。
- 實之至也:確實如此。
- 可貴者:指那些值得尊貴的人。
- 修德:修養(yǎng)德行。
- 驕矜:驕傲自滿。
- 奈何:為何,怎么。
- 在彼此者:在這兩者之間。
- 異人:不同的人。
- 至理:最為深刻的道理。
唉!興盛和衰敗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人事嗎?
我曾經(jīng)聽圣人論道說:禍患常常積累在細微之處,而智慧和勇氣的人往往困于他們所沉溺的事物中。這難道不是真實的嗎?
古人有言:“興盛的事物必然會走向衰敗,這是真實不虛的道理!币虼,那些曾經(jīng)顯貴的人,沒有不滅亡的。
后唐莊宗取得天下,是因為他的智慧和勇氣;而他失去天下,也是因為他的智慧和勇氣。
莊宗已經(jīng)擁有天下,為什么不修養(yǎng)德行,而是因為驕傲自滿而亡國呢?
唉!在這兩者之間的原因,難道是不同的人嗎?這乃是天下最為深刻的道理啊。
賞析
歷史教訓(xùn)的揭示
《伶官傳序》通過對后唐莊宗成敗得失的分析,揭示了國家興衰、事業(yè)成敗的歷史教訓(xùn)。歐陽修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闡述了“盛者必衰”的道理,警示后人要注意細微之處,防微杜漸。
哲理的深刻性
歐陽修在文中提到“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這不僅是對歷史事件的總結(jié),更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智慧和勇氣雖然重要,但如果不加以約束,反而會成為禍患的根源。
語言的簡練與力量
《伶官傳序》的語言簡練而有力,短短幾句話就把復(fù)雜的歷史現(xiàn)象和深刻的哲理表達得淋漓盡致。歐陽修以簡練的文風(fēng)和深刻的思想,給人以極大的啟示。
以史為鑒的意義
歐陽修通過莊宗的例子,警示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和世人要注意修德養(yǎng)性,不要因驕矜自滿而走向滅亡。這種以史為鑒的寫作手法,使文章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總結(jié)
《伶官傳序》是歐陽修對后唐莊宗成敗得失的總結(jié)和反思,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揭示了“盛者必衰”的歷史規(guī)律和哲理。這篇文章不僅在語言上簡練有力,更在思想上深刻有啟發(fā)性。通過對《伶官傳序》的學(xué)習(xí),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汲取教訓(xùn),為現(xiàn)實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鑒。
以上有關(guān)“《伶官傳序》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的解答來自本站特邀編輯文學(xué)愛好者宋聽雨(筆名)整理,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