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大澤龍蛇”的出處、釋義和例句

古詩
2024-6-24 10:21:44 文/阮婷 圖/康睿淼
出處:
“大澤龍蛇”這一典故最早見于《易經(jīng)》,在《易經(jīng)·乾卦》中的《九五爻辭》中有:“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薄兑捉(jīng)·乾卦》的解釋中提到,龍能夠飛騰于天空,是因為它有大澤作為其棲息地!妒酚洝ぬ旃贂芬灿杏涊d:“大澤中有龍蛇!边@都說明了龍和蛇在大澤中的棲息特性。
釋義:
“大澤龍蛇”這一典故用來比喻杰出的人才隱居于世,等待時機一飛沖天。大澤象征廣闊的天地,而龍蛇則象征隱藏在其中的才華橫溢之士。龍能夠騰飛,蛇能夠靈活行動,二者的結合進一步突顯了這種人才的卓越和非凡。
例句:
在宋詞中,“大澤龍蛇”常用于描寫人才的隱逸和待時而動的狀態(tài)。例如: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這首詞中,蘇軾表達了自己雖年老但仍有一腔報國之志,他將自己比作“大澤龍蛇”,雖然暫時隱逸,但依然胸懷壯志,期待有朝一日能夠一展抱負。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在這首詞中,用“江南游子”來比喻自己,表面上看是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但實際上他是“大澤龍蛇”,有一身本領,等待時機施展自己的才華。
總結:
“大澤龍蛇”這一典故通過大澤這一廣闊的自然環(huán)境和龍蛇這一富有象征意義的動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那些隱居于世的杰出人才,暗示他們在等待時機施展才華。通過在宋詞中的運用,這一典故不僅增加了詞作的文化深度,也豐富了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宋詞中的“大澤龍蛇”既展現(xiàn)了詞人自身的才華與抱負,也反映了他們對時局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望。
以上有關“宋詞典故“大澤龍蛇”的出處、釋義和例句”的解答來自本站特邀編輯文學愛好者左自牧(筆名)整理,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