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對聯(lián):劉姓對聯(lián)及劉姓來歷、劉姓宗祠聯(lián)(3)

百家姓
2012/3/10
要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德起;
欲光門弟,還是讀書積善來。
——佚名撰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zhèn)劉氏宗祠聯(lián)。
堂勢尊嚴(yán),昭奕代祖功宗德;
孫枝蕃衍,承萬年春祀秋嘗。
——佚名撰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zhèn)劉氏宗祠聯(lián)。
孔氏弦歌,魯國新聲聞壁內(nèi);
漢家簫鼓,祖庭余韻在人間。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lián)。
源衍南陂,瑞謁金芝,燕翼貽謀積八世;
溪環(huán)北閣,祥凝甫草,鴻基永奠慶千秋。
——佚名撰江西萍鄉(xiāng)源南鄉(xiāng)源溪村劉氏金甫公祠聯(lián)。
讀書務(wù)得大,要禮義廉恥,無虧可稱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為事方是人家。
——此聯(lián)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lián)。
策馬從南越歸來,構(gòu)數(shù)椽用妥先靈,敢說聲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衛(wèi),把兩字偏貽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劉永福撰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北大坦地二號劉氏家廟聯(lián)。
念先人須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澤如清谿,吏才如零谿,方無慚出處;
入此廟在求通此廟肸蠁,惟束頑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嘗。
——此聯(lián)為劉氏宗祠聯(lián)。劉畤兄弟曾講學(xué)清溪,又劉霖谿長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績,清谿霖谿皆祖此祠也。
【對聯(lián)故事】——《劉項斗聯(lián)》(另有版本為《朱項斗聯(lián)》)
相傳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楚漢相爭最終造成劉姓人和項姓人如同世仇,相斗不止,始終不和。結(jié)果既影響了生產(chǎn)發(fā)展,又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某地有兩個村莊,一是劉姓,一是項姓,中間隔著一條河。劉項兩村人老死不相往來,但就是相互斗聯(lián)不止。每年的秋季將對聯(lián)懸掛于村口,無非都是抬高自己,貶低對方之意。某年,劉姓人早早就掛出了這么一副對聯(lián):
兩朝天子;
一代軍師。
此聯(lián)中上聯(lián)“兩朝天子”說的是漢高祖劉邦創(chuàng)立西漢,漢光武帝劉秀創(chuàng)立東(轉(zhuǎn)載自第一范文網(wǎng)http://www.網(wǎng)址未加載,請保留此標(biāo)記。)漢的故事。下聯(lián)“一代軍師”說的是明朝軍師劉基(即劉伯溫)的故事。項姓人要想再高過劉姓人,看來很難了。其時剛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過項姓村莊,借宿村里。聞?wù)f此事,心想總是爭斗下去,也不是辦法,便有心促和。于是只身來到劉姓村莊,說明利害,勸說劉項和解,和睦相處,共享太平。劉姓人只當(dāng)是項姓人想不出對聯(lián),才派人來說和,便要求對方出示對聯(lián),才肯言和。秀才沒有辦法,只好亮出一副對聯(lián):
烹天子父;
作圣人師。
此聯(lián)中上聯(lián)“烹天子父”說的是項羽和劉邦爭霸期間,項羽將劉邦父親擒獲。于是派人告訴劉邦,劉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將劉父烹熟了吃。劉邦聽后,對來人說,若是烹了他父親,請分一杯羹,讓他也嘗嘗味道。項羽終是不忍,便放了劉父。此事對于劉姓人來說,劉邦是個毫無孝道、鮮廉寡恥之輩,極不光彩。下聯(lián)“作圣人師”說的是孔子?xùn)|游,路遇小孩項橐,與他一番交談后,孔子說,小項橐“可以為師矣”。
劉姓人看到秀才抖出這副對聯(lián),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確感如此斗下去,實是于家于國無益,遂同意和解。自此,劉項兩村和睦相處,互通有無,共同發(fā)展,相安無事。但是斗聯(lián)的慣例仍然保留下來,只不過不再是“抬高自己,貶損他人”了,而是成為文化交流的一塊陣地。
【文獻】——《劉氏源流歌》
源溯陶唐姓伊祁,帝堯苗裔第一支。監(jiān)明早逝不得立,永河封劉得姓氏。
傳至劉累十八世,卯上絲下掌中字。伯益?zhèn)飨纶A姓者,亦與我劉同宗支。
庶后子孫又遷徙,為唐杜伯及范氏。隰叔奔晉為士師,士會遷秦有后嗣。
復(fù)為劉姓傳世系,派下之劉屬伊祁。更有分支遷于隋,其后子孫即姓隋。
周定王時劉康公,后裔姓劉源自姬。士會之后遷豐沛,傳至劉邦遂倔起。
西東兩漢四百載,當(dāng)年劉姓居第一。婁敬項伯均賜姓,冒頓后裔漢家兒。
劉秀避禍改姓金,唐代文靜改侯氏。避諱錢謬金與錢,同宗異姓十有余。
您可以訪問第一范文網(wǎng)(www.網(wǎng)址未加載)查看更多與本文《劉姓對聯(lián)及劉姓來歷、劉姓宗祠聯(lián)》相關(guān)的文章。宗支繁衍皆有自,百川入海同一支。自從漢代一統(tǒng)后,傳至五代十國時。
承帝稱帝五十余,爵封王侯難枚舉。得姓于今四千年,名人輩出知有幾?
譜碟歷歷載分明,炳如月星誰能比!家聲綿遠(yuǎn)堪自豪,更望后昆齊震起。
建樹功業(yè)留偉績,光前裕后譜新史。題罷譜序情依依,不盡綿綿追思意。
——劉浩然于宋代抗金將領(lǐng)劉爽陵園紀(jì)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