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國恥日 | 勿忘國殤,吾輩當自強!

淮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2021-9-19 18:53:53 文/邱翔 圖/許靜怡
9月18日
每個中國人都要銘記的日子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的“殘歷碑”
90年前的今天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
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給中國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guān)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日軍占領(lǐng)沈陽城
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xù)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quán),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tǒng)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從1931年到1945年
大半中國被日軍踐踏
930余座城市被占
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
日軍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制造的800平民以上傷亡慘案173件
擄掠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婦女超20萬人
造成3500多萬同胞傷亡
面對殘暴的侵略者
英勇頑強的中國人民
從不曾低下高昂的頭顱
他們用自己的血肉身軀
筑成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
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率領(lǐng)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zhàn),最后孤身一人戰(zhàn)斗幾晝夜壯烈犧牲。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并剖腹檢驗,發(fā)現(xiàn)他的胃里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
趙尚志曾任北滿抗聯(lián)總司令,“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這是日軍當年對他的敬畏評價。1942年2月12日遭特務(wù)偷襲,重傷被俘后犧牲。
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二團政委趙一曼,1936年8月英勇就義,年僅31歲。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給兒子寫下遺書:“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中國東北抗日聯(lián)軍婦女團指導員冷云,率領(lǐng)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等人,1938年10月隨抗日聯(lián)軍第五軍一部西進,遭遇日軍后為掩護部隊突圍。她們主動吸引火力,戰(zhàn)至彈盡,最后毅然走下烏斯渾河,壯烈殉國。
時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陳翰章。1940年率部與日軍作戰(zhàn),因叛徒出賣,他身中數(shù)彈壯烈犧牲,年僅 27 歲。
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第十九路軍司令王鳳閣。面對日軍的圍剿,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殊死斗爭,與衛(wèi)兵十余人及妻兒同時被捕,英勇就義。
每一個名字背后
都是可歌可泣的詩篇
經(jīng)過14年不屈不撓的英勇抗戰(zhàn)
中國人民最終贏得了
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勝利
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如今
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
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
已經(jīng)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我們抬頭
便能仰望沒有硝煙的藍天
我們無憂無慮
周圍不會響起突然的槍聲
只因我們身處和平國度
我們的身后,是強大的祖國
戰(zhàn)爭雖已遠去
但歷史不能忘記
好戰(zhàn)必亡,忘戰(zhàn)必危
我們牢記歷史
并不是要延續(xù)仇恨
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今天,我們向先烈致敬
歲月無疆,英雄不朽!
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中國政府網(wǎng)
END
美麗淮職歡迎您
編輯丨校 宣
審核丨臧蘭蘭
修德立身 強技立業(yè)